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目前在所有的主要养猪国家均有存在。随着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饲养密度越来越大,该病流行日渐广泛,严重危害猪群健康,也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也普遍流行,笔者就3月份的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进行报告。一、发病情况年3月份,河南某养殖场头母猪群。育肥猪发热40.5-42℃,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个别不食,呼吸困难,咳嗽。被毛杂乱无光,皮肤发绀,腹股沟、四肢、腹部、背部、耳尖出现紫色出血斑点。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个别出现站立困难、跛行,有1头猪出现转圈等神经症状,伴有死亡。二、剖检症状胸膜炎明显,胸腔积液,胸肺粘连,心包和肺表面有化脓性渗出物,肺萎缩实质化,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喉管内有大量黏液。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萎缩,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同时可见表面出血点。肾脏质地较脆,可见出血点,颜色变深有发黑的现象。肝脾肿大易碎,边缘出血严重,与腹腔粘连。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充血,关节有少量积液有轻微关节炎。三、实验室诊断将病死猪送往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室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肺脏、胸腔积液、关节液进行处理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培养基于37℃培养箱进行培养24h。普通琼脂培养基没有菌落生长,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透明、细小的露珠状菌落。挑取菌落于载玻片上进行革兰氏染色,镜下观察可见单个的、成对的和短链状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同时纯培养该菌落后接种于5%血清的TSA培养基,在中心位置接种葡萄球菌,厌氧培养48h,观察培养皿可见葡萄球菌周围有针尖大小、圆形菌落,且离葡萄球菌越近菌落越大,呈明显的“卫星现象”四、初步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和实验室基础试验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五、防治方案将可疑猪和病猪进行隔离,无害化处理病死尸体和污染物等,对整个猪舍用威能(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倍稀释,每天消毒一次,连续消毒7天,之后倍稀释,每3天消毒一次。对于发病猪群进行治疗,用菌利高(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每kg体重注射0.1mL,新有利(恩诺沙星注射液)每kg体重注射0.1mL,每天1次连用3天。大群用替乐佳(替米考星预混剂)和君毕妥(盐酸多西环素)各1kg拌料1吨,连用7天。注射当天下午,精神出现好转,用药第二天恢复食欲,用药三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六、小结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有效防制关键在预防保健,同其他任何一种疾病的防治一样,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均衡营养,使用优质饲料减少霉菌危害,适时对全群猪用维生素C粉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也可用像倍利能(五加芪粉)这样的中药进行常规的预防保健。消毒是切断疾病较好的方式,每周对猪场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2-3次,重点加强人员出入口、物料出入口等易传入疾病的关键点的消毒,可较好的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和其他疾病。副猪嗜血杆菌是蓝耳病、圆环病毒的影子。一定要按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蓝耳、圆环、猪瘟等疫苗免疫。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moyanazz.com/gxxmy/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