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小闫
针对无症状的胎龄≥35周的新生儿是否因母亲绒毛膜羊膜炎需接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争议,部分临床医师认为有对目前临床指南做出修改的必要。本篇研究发现针对无症状的胎龄大于35周的新生儿无需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绒毛膜炎是一种妊娠期累及胎膜的感染和炎症,据报道绒毛膜炎在足月妊娠时的发生率为3-10%,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由于绒毛膜炎缺乏统一的诊断依据,在临床实际中存在较高的不一致,无明确诱因的孕妇发热可能是诊断的唯一原因。临床疑诊孕妇绒毛膜炎经常只有1种症状或体征,并不能提示为宫内感染。但当孕妇绒毛膜炎一经诊断,对后续新生儿健康管理将产生较大影响。
不得否认的是随着对孕妇宫内感染抗生素预防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新生儿EOS的发病率。绒毛膜炎曾是EOS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即使是绒毛膜炎宫内暴露的胎儿,分娩后出现EOS的比率也很低。
尽管如此,最新的美国儿科学会指南和CDC仍推荐减少实验室检查,对所有绒毛膜炎暴露的婴儿即刻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但多数医疗机构会将绒毛膜炎暴露的新生儿送入NICU滴注静脉抗生素治疗,这往往断开了母婴间的联系,增加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同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也带来了潜在的副作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只有少数医疗机构仍在严格坚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部分临床医师提出修改此前针对所有无症状绒毛膜炎暴露新生儿使用抗生素治疗的AAP临床指南。那么针对胎儿期绒毛膜炎暴露的无症状的新生儿是否应坚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呢?
此项研究回顾了-年名出生胎龄35周的新生儿,其中名(6.5%)存在绒毛膜炎暴露,其中名新生儿因病情较重接受NICU监护治疗而除外,最终有名无症状的新生儿入组研究人群。
在可获得数据的名无症状新生儿中,有78名(32.5%)因“疑诊败血症”在NICU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其中59名(76%)接受了疗程超过3天的的抗生素。对比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平均住院7天vs.2天远高于未治疗的新生儿(p0.);未治疗组新生儿可接受母乳喂养的比率相对更高(94%vs.85%)。在研究观察期间两组内间无死亡及患病率差异,没有新生儿因为败血症在出院后再次住院治疗。
妊娠期绒毛膜炎的临床诊断往往基于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并不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也不能明确提示宫内感染。
目前针对胎儿期绒毛膜炎暴露的无症状的新生儿,已有临床研究基于母源危险因素及新生儿临床检查综合评估再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其中母亲的体温作为危险因素的连续变量,新生儿的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血培养、血细胞计数、hsCRP在内的实验室检查。单纯观察无实验室检查评估可能会漏掉一些无症状的患儿,此项研究12例菌血症患儿有10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因此针对胎儿期绒毛膜炎暴露的无症状的新生儿,今后的健康管理选择可能不再是单纯的经验性抗生素预防,而应通过母亲危险因素及新生儿临床检查进一步筛选评估。
参考文献
JanAI,RamanathanR,CayabyabRG.ChorioamnionitisandManagementofAsymptomaticInfants≥35WeeksWithoutEmpiricAntibiotics.Pediatrics.;(1):e
资料来源
JanAI,RamanathanR,CayabyabRG.ChorioamnionitisandManagementofAsymptomaticInfants≥35WeeksWithoutEmpiricAntibiotics.Pediatrics.;(1):e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
easy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