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尹航、代振涛等遇到这样一则病例: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突发胸腔积液。
这位患者男性,65岁,因“间断心前区不适4年,加重7天”入院。
患者既往冠状动脉置入过支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CHADS2评分为2分,CHA2DS2-VASc评分为3分。
经查有持续性房颤,遂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基础上择期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术后患者无不适;
术后第2天,偶有气短,劳累后加重,呼吸时双侧肺部有轻微疼痛感;
术后第3天,患者胸闷、气短加重,自觉发热,呼吸时双侧肺部疼痛感消失,无咳嗽、咳痰,体温39.0℃,服用退热药物好转;
术后第4天,患者胸闷、气短加重,夜间偶有憋醒,活动后尤甚。
经查,体温37.7℃,心率:90次/min,查体双肺呼吸音弱,行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68×/L,中性粒细胞比率80.7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82×/L。
肺部CT提示:双肺肺水肿,双侧大量胸腔积液。
遂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他啶静脉滴定,给予应用静脉利尿剂;术后第5天,患者胸闷、气短稍好转,体温36.7℃,继续当前治疗;术后第9天,患者胸闷、气短明显好转,体温36.2℃,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肺部CT提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包局部增厚。治疗同前。
术后14天,患者无不适,病情稳定出院。
尹航等介绍说,急性肺水肿在房颤射频消融并发症方面鲜有报道。本例患者考虑与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
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原因包括创伤、广泛的外科手术、急性胰腺炎或免疫机制失调导致的细胞因子释放等。
非感染性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包括以下至少两条:
体温>38℃或<36℃;心率>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白细胞计数>12×/L或者<4×/L,或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占比>10%。
值得注意的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进一步可进展为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肺水肿与胸膜、淋巴管回流受阻、消融范围过大、建模不充分等原因相关,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回顾手术过程,本例房颤患者建模较充分,消融范围适中。不过术后未行超声心动图,尚不能明确胸腔积液的发生是否与心房顿抑有关。
来源:代振涛,尹航,王景祥,等.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突发胸腔积液一例.中国循环杂志,,3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30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长按图片,显示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