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钱光明医案
杨某,男,14岁,年6月10日初诊。患儿近来视力下降,年5月在校普察视力,双眼均为0.1,经本院眼科检查角膜透明,无水肿和云翳;晶体透明,眼底视盘清,A:F=2/3,黄斑部光反射存在。排除眼科其他疾患,诊断为假性近视。后经同学介绍求治,余想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似可缓解睫状肌水肿痉挛状态,询知渴欲饮水,查舌淡苔白厚,脉和缓,予五苓散:
泽泻20克,猪苓、云苓、焦白术各10克,桂枝8克(治疗中停用其他一切中西药),水煎服。
5剂后自觉视力好转,上课可不戴眼镜,上方再予10剂。一月后复查视力:左眼为0.5,右眼为0.6,继服上方5剂,以资巩固。
16、王殿威医案
王某某,男,25岁,年6月初诊。自年患胸膜炎之后,便开始出汗,经过抗结核治疗一年后,胸膜炎已痊愈,但出汗却有增无减。白天动则汗出,夜晚寐则汗出,以后渐次增多,甚则身如洗浴,神疲乏力,极易感冒,饮食不佳,大便不爽,服中药达数十剂,有从阳虚治疗,用益气温阳,固表敛汗,服药后反增烦热;有从阴虚治疗,滋阴降火,固阴止汗则汗出愈甚。余诊其舌苔白腻,脉缓无力,......方用:
白术10克,泽泻10克,猪苓6克,云苓6克,桂枝5克。
2剂,汗出十愈八九,再服2剂,三年之顽疾竞获痊愈。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17、张祥福医案
杨某某,女,35岁,年5月12日诊。思者素体肥胖,月经过多,先后无定期,经期7天,淋漓不绝,今日中午突然小腹剧痛,经血暴崩如注,医院诊治用止血药、输液等急救处理无效,转请余诊治。证见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头汗如珠,口吐浊沫,小腹剧痛,喜按,舌质淡胖嫩,边有淤点,苔白微腻,脉涩。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克,白细胞/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2%。诊断:暴崩(功能性子宫出血),证属痰湿中阻胞官。治以益气止血,通阳利湿。
方拟五苓散加晒参10克、阿胶10克(烊化兑服)、三七10克(研末冲服)服2剂,5月14日复诊;精神大振,四剂转温,血崩缓停,原方续服5剂,漏血尽止而愈。
18、胡本先医案
成某,男,33岁,年4月就诊。患者年春季患慢性肾炎,反复缠绵难愈。年3月水肿加重,曾口服双氢克尿噻及氨体舒通治疗,但水肿消退后复起。遂来笔者处就诊。
刻诊:全身水肿,小便小利,下肢按之没指,口干,心烦;大便溏、黏腻不爽、量少,舌淡红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尚有力。查尿:蛋白(2+),白细胞(+),红细胞少许。
诊断:慢性肾炎,证系水湿内胜,阳气阻遏。
处方:桂枝10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生白术15克,猪苓12克,车前子30克(包煎),生姜皮10克,通草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
患者服药后,小便增加,水肿好转;继以上方加减服用15剂,水肿痊愈。
19、赵守真医案
(1)林幼春,青年木工也。近日身发热,渴欲饮水,但水入则吐,饮食亦少进,常感胃脘满胀,舌苔淡黄不燥,小便黄短。医咸认为胃气之寒,先进不换金正气散鲜效,又转香砂二陈汤,胃胀虽得减,而呕吐终未止。
历时半月,证情转剧,因来就诊。切脉浮数,身仍有热,胃胀时呕,吐水则胀减,水食皆难入,小便不利。此乃胃内停水,水不化气,故水入则吐;水不上布而化津则渴;水潴于中而不降,州都乏液分利则尿少;病理至为明确。《伤寒论》有云:“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又“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五苓散主之”。本证为水气内阻,津液不生,而非由于胃中之燥热所致,故宜化气行水之五苓散。
前医用温胃止呕剂而不效者,因仅知温胃而不知行水化气耳。若能执中枢以运上下,调畅气机,则水从下降,自鲜上逆之犯,呕从何来?书五苓散与服,呕吐遂止。
(2)唐愼元,年三十许人也。病反胃,心下雷鸣不舒,食辄胀满,吐出而后快,吐后则思水,饮水却不吐,病虽久,犹可小劳动。诸医杂治,药多罔效,因置之勿问。夏初吾以事往其村,乃父乞为之一诊。
切脉浮而迟,舌白润无苔,胃胀有鸣声,食后仍吐,小便清长,大便自可。吾思此证若属虚寒,则必朝食暮吐;若系忧思郁结,中焦阻滞,当有胸满吐涎之现象。今皆不然,其为胃内停水,脾不健运之所致乎?盖胃有积水,水入而不吐者,同气相求之意也。食入反出者,因由水积于中,消化失权,入不相容,排除异己之谓也。
顾其病在水,水去则胃运恢复,食入可消,胃反何来。不此之图,宜其鲜效。现胃虽有停水,脾尚未虚,不宜理中之温补,而以燥土利水之五苓散为切。因该散肉桂具温阳化气之效,苓、术培土燥湿,猪、泽清热渗利,尤应遵古法研末为散,白汤送服,效始易显,许其一剂可愈。其家以为病久药轻,胡能如是之速效,疑信参半也。吾事毕即回,未之闻问,次年春邂逅其父于戚家,始悉其子服药后,果如所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