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生物制剂,您应该警惕的ldquo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结核性胸膜炎一例报告

一位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者,询问病史,得知50年前患有结核病,但经抗结核治疗后痊愈,否认其他病史,入院后,经胸部CT显示右肺陈旧性结核,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英夫利昔单抗(类克Remicade)治疗,按2mg/kg给药,在治疗第0、2、6、14周分别给予mg静脉滴注4次,未进行其他治疗。患者关节症状明显改善,类风湿因子降至IU/mL,但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胸痛表现,胸CT显示右侧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经结核病防治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停用英夫利昔单抗,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6个月,咳嗽、发热、胸痛消失,同时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控制关节炎。

究其原因:风湿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应答机制减弱,更易发生结核再燃或再染,而使用TNF拮抗剂又增加了导致结核复发或感染的可能,因此要加强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结核筛查与用药监测。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维持治疗实现长期缓解。随着生物医学领域不断创新和进步,RA治疗中生物制剂不断涌现:有靶向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白介素(IL)-6抑制剂;也有以免疫细胞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如以B细胞为靶点的托珠单抗等。但生物制剂的使用,尤其是阻断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相关因子的生物制剂,有可能增加患者机会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RA患者如若合并结核,不仅加重病情、加大治疗难度,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那么RA患者使用生物制剂为何会增加结核感染风险?

RA患者是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研究发现:RA患者结核感染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4倍,而这可能与疾病本身引起的免疫紊乱以及免疫抑制药物使用有关,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但却增加活动性结核的风险。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在结核免疫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TNF-α、IL、干扰素(IFN)等,抑制这些细胞因子将损害其在抗结核免疫机制中所发挥的保护作用。以TNF-α为例,TNF-α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可促进结核性肉芽肿的形成和维持,有助于抵抗结核杆菌感染。应用TNF-α抑制剂会导致其表达下降,造成结核分枝杆菌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事件。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RA患者,其结核患病率比普通人增加12-20倍。

结核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感染,一旦感染将会对工作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且与其他疾病合并发生的概率高,影响预后。据年WHO报告:我国仅次于印度及印度尼西亚的发病数居于世界第三位,目前我国的活动性结核患者已超过万,而这还是结核病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LTBI),感染人数在5-6亿。结核防控形势仍严峻。因此加强结核病患者的主动筛查,主动发现,至关重要。

因此在各大指南,如APLAR指南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及中均指出,开始免疫调节治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结核菌暴露和感染的筛查,查看有无潜在结核感染;在治疗中,通过每年的结核病检测进行密切监测。

总结:考虑使用生物制剂的RA患者应加强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筛查,做好早期预防,密切监测,积极治疗。

相关文献:吴汉霞,张荣波,杨剑.细胞因子在结核病中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4(4):-.

吴杰炜,李升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9(28):54-64.

LauCS,ChiaF,DansL,etal.updateoftheAPLAR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moyanazz.com/gxxmy/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