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YìYǐRén
CoixSeed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主治病证:
(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2)脾虚泄泻。
(3)湿温病邪在气分。
(4)湿痹筋脉拘孪。
(5)肺痈,肠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亦可作羹,煮粥饭食,或入丸散。清利湿热、除痹排脓宜生用,健脾止泻宜妙用。
性味:甘;淡;微寒。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别录》:无毒。
③《食疗本草》:性平。
④《本草正》:味甘淡,气微凉。
归经:入脾、肺、肾经。
①《纲目》: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胃、大肠。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别名:
解蠡、起英、赣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赣珠、薏米、米仁、薏仁、苡仁、玉秣、六谷米、珠珠米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类
入药部分: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产地和分布:
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福建、河北、辽宁。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性状鉴别:
本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饮片麸炒薏苡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微黄色。
注意事项:脾约便难及妊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禁用。
②《本草通玄》:下利虚而下陷者,非其宜也。
功效与作用
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①《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②《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③《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④《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⑤《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
⑥《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⑦《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⑧《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
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附方
①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②治风湿痹气,肢体痿痹,腰脊酸疼:薏苡仁一斤,真桑寄生、当归身、川续断、苍水(米泔水浸炒)各四两。分作十六剂,水煎服。(《广济方》)
③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纲目》薏苡仁粥)
④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纲目》薏苡仁酒)
⑤治水肿喘急:郁李仁二两。研,以水滤汁,煮薏苡仁饭,日二食之。(《独行方》)
⑥治肺痿唾脓血:薏苡仁十两。杵碎,以水三升,煎一升,入酒少许服之。(《梅师集验方》)
⑦治肺痈咳唾,心胸甲错者:以淳苦酒煮薏苡仁令浓,微温顿服之。肺若有血,当吐出愈。(《范汪方》)
⑧治肺痈咯血:薏苡仁三台。捣烂,水二大盏,入酒少许,分二服。(《济生方》)
⑨治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⑩治肠痈: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人二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薏苡仁的介绍内容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薏苡仁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故事
流传于东汉的桂林一段历史故事,相传东汉时期南方一带流行瘴气,患病的人手足麻木、下肢浮肿、进而发展全身肿胀,由于病多从下肢起,故中医称之为“脚气病”。
号称“伏波将军”的马援,奉汉光武帝刘秀之命,率兵远征广西,平息南疆之乱。军中士卒都是北方人,染此病者颇多,仗也不能打。马援只好下令安营扎寨,请随军郎中诊治,可随军郎中从没治过这种病,眼看患病将士日益增多,马援便下令贴告示:“只要有人献方能治这种病,悬赏白银五百两。”,告示贴在大营门外,可是一天,二天,三天过去了没见有人来献方,直等到第七天,只见一个手拿着一根打狗棍的乞丐来到营门外,看了告示后随将它揭下来。于是士兵们将乞丐带到大营内,马援便问:“你有何妙方?”乞丐笑一笑,从讨饭罐里拿出一把象珠子一样的东西说:这叫“慧珠子”也叫“薏苡仁”,这边田里都有种植,用它一把煎汤,喝完后就会好的,马援半信半疑,遂让士兵采集一些来试一试。没想到乞丐献的方子,治瘴真灵验,患病的士兵服了薏苡仁汤后很快全好了,马援非常高兴,准备拿出五百两银子重谢乞丐,可是乞丐早不知去向了。
马援平定南疆后凯旋归来时,带回几车薏苡仁种子,准备回北方种植。谁知此事被人诬告,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称为“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之诗句。
后人为纪念这位清廉奉公的将军便把那坐山,称为“伏波山”。山中的洞称为“还珠洞”,这就是现今桂林漓江畔上“伏波胜境”,而“薏苡仁”也就有了“薏珠子”的美誉了。
猜
中
药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