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有发热。由于风邪兼夹病邪的不同,还可见胸闷、恶心、脘痞、纳呆、便溏、咽干、少痰等症。
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
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感冒与温病的鉴别感冒
温病
临床特征
多无发热或发热不高,服解表药后,汗出身凉脉静而渐愈,病程多不超过一周,多不传变。
必有发热甚或高热,得汗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常见传变入里之候:神昏、谵妄、惊厥、出血等。
病机
正气不足,邪犯肺卫
正气不足,疫毒内犯
发病特点
四季皆有,但冬、春多发,具相兼性、转化性
有季节性传染性强,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症状相似。
理化检查
血象及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进行必要的理化检查,以资鉴别
与西医关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
风温包括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暑温包括乙肝、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早期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显散发性,无明显流行特点。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
感冒风热犯表的证治方药症状: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
兼症: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
苔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两方均有辛凉解表,轻宣肺气功能。但前者长于清热解毒,后者重在清宣解表。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恶寒发热
的轻重
兼症
汗液
舌脉
病理
风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
流清涕,痰吐稀薄色白,咽不痛
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风热证
身热较甚,微恶风
咽痛明显,流黄涕,痰粘或黄
汗少
舌苔薄黄,边尖红,脉浮数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疗虚体感冒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虚体感冒,当扶正祛邪,在解表药中酌加扶正之品以达邪,不应强发其汗。
阳气素虚,卫外不固,风寒乘虚而至,正虚无力托邪,症见恶寒、咳嗽、气急、咯痰难出者,轻则补气解表,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重则助阳发汗,用再造散。
素体阴血不足,外感风热,液不能化汗达邪,症见身热、心烦、口干舌红者,当滋阴发汗,加减葳蕤汤。如属亡血、产后,因夺血而无汗者,又当参用黄芪、当归补血之品。
感冒的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而致病。
风为主因:
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
风性轻扬,为病多犯上焦——“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邪有兼夹:
寒(多见于深秋冬令寒冷季节)---风寒证
热(多见于春夏温暖之时)---风热证
暑湿(夏秋之交)---风暑夹湿证
非时之邪致病
四时六气失常,冬应寒而反温,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非其时而有其气,伤人致病者,一般较重。
时行疫毒伤人:
病情重而多变;
多有传染性,可造成广泛流行;
无明显季节性。
病机
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发病学):
气候突变,六淫肆虐;起居不当,寒温失调;过度劳累,耗伤体力;体质偏弱,内外相引:体质不强,正气虚弱,卫表不固,易外感邪;肺有宿邪,易受新感。
病邪侵犯肺卫,而以卫表不和为主(病位):
肺——主气,司呼吸,喉为其系,开窍于鼻
主皮毛,职司卫外
外邪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内侵。
外邪——肺卫——肺失宣肃——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卫表不和——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
病理性质总属表实证,但有寒热之异
感受风寒湿邪——风寒束表,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
感受风热暑燥——风热犯表,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挟有时行疫毒——传变迅速,病情多重,或变生它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