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包括虹膜炎,睫状体炎,脉络膜炎。临床表现为眼红、眼痛、畏光、流泪,临床检查上来看,特点为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角膜内皮褶皱,虹膜粘连;视网膜水肿、渗出。
葡萄膜炎常见并发症包括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带状变性等,均可引起视力的严重损害。葡萄膜炎进展,长期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危害不容忽视。
那跟风湿免疫有什么关系呢?很多风湿免疫疾病会出现葡萄膜炎,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是导致葡萄膜炎最常见的全身性疾病。葡萄膜炎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发生率有30-50%,其中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生率10.3%。葡萄膜炎的并发症可危及视力,葡萄膜炎占致盲性眼病的10%-15%1;根据大量的研究显示,葡萄膜炎患者潜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率明显更高;葡萄膜炎可能先于强直性脊柱炎确诊前出现,风险也会逐年增加;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病程越长,葡萄膜炎的患病率就越高。从以上可以看出,强直性脊柱炎跟葡萄膜炎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了葡萄膜炎后,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需要考虑选择药物对葡萄膜炎的影响,同时需要注重在风湿免疫科和眼科的共同治疗与复查,共同管理。
在预防与治疗上,早期诊断早期控制强直性脊柱炎,选择有预防性作用而不是可能引起葡萄膜炎的药物,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葡萄膜炎的出现和进展。
葡萄膜炎的治疗首先选择局部治疗,即点眼治疗。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眼科治疗,如球旁注射或结膜下注射治疗。全身治疗包括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新型生物制剂治疗。对于激素应答不佳的患者,往往会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
生物制剂的出现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尤其是TNF-α单抗。从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已提示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相较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更有利于抑制葡萄膜炎的发病,改善视力,这一结论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大量数据佐证。多项国际诊疗指南推荐,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可有效预防axSpA患者葡萄膜炎的复发,推荐用于伴复发型虹膜炎葡萄膜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视力,减少复发,融合蛋白类疗效存在争议,不作推荐。常见单抗中,英夫利西单抗数据更充分,起效更快些。
葡萄膜炎与全身性风湿疾病密切相关,希望患者也能了解到葡萄膜炎在风湿疾病中的表现,更早识别、更早干预,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