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DNA病毒)感染所导致以仔猪出现共济失调、后驱瘫痪、抽搐,妊娠母猪流产、木乃伊胎等为特征的重要猪传染病之一。
自年初起,我国北方多个省份(河南、河北、山东等)规模化猪场先后暴发了伪狂犬病。而在此之前,很多规模化场都已经取得了猪伪狂犬病净化(gE抗体阴性),故本次猪伪狂犬病大流行发病急、损失大,众多猪伪狂犬病阴性的规模化猪场再次转为阳性。
本文通过介绍一个“断奶-育肥”的家庭农场暴发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诊断、处理方案及转归过程,讨论猪伪狂犬病暴发后的防控关键点。
1病例过程1.1临床症状
年12月11日山东某地区一个存栏头60日龄保育猪场突然有15头猪发病。主述:发病前猪群健康状况非常良好,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猪体温40~41?℃,表现为后躯瘫痪、无法站立、无目的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关节未肿大,群体采食量大幅度下降。饲养人员怀疑是脑炎型链球菌感染,故对发病猪按照15?mg/kg体重注射磺胺六甲氧嘧啶与安痛定,饲料中添加?mg/kg复方阿莫西林(依照10?mg/kg体重计算),经2?d治疗,效果不佳,12月12日,饲养人员怀疑可能误诊,请求兽医技术人员出诊。12月12日当天共死亡、淘汰18头。本病例发病急、致死率高,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图1发病猪后躯瘫痪,无法站立,体温升高
1.2剖检病变
接诊后,挑选5头具有典型神经症状的病猪进行剖检,病变如下:肺部有间质性肺炎、胸膜炎、有纤维性渗出、肺脏部分发生实变;轻度心包炎,个别心包积液;肝脏、肾脏、脾脏无明显眼观变化。脑未检查(未携带合适的工具)。关节液正常。
图2肝脏、脾脏正常、无眼观病变
图3肾脏正常、无眼观病变
图4间质性肺炎,胸膜炎,肺突变
图5轻微的心包炎
根据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反馈、剖检病变,初步认为该猪场存在轻微细菌性继发感染(链球菌或副猪嗜血杆菌等)。虽然在剖检时未发现典型的提示性病变,但主因依然可疑似某种病毒(如: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等)侵袭猪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1.3初步处理措施
1)实验室检测:采集猪血样共19份,其中发病猪血样10份,临床健康猪血样9份。肺、淋巴病料若干,送实验室进行确诊。因该群仔猪来自于一个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全阴性且猪瘟临床稳定的母猪群,故通过IDEXX?ELISA试剂盒进行PRRSV、PRV?gE抗体检测。
2)抗菌消炎,控制链球菌等潜在细菌性继发感染:每吨饲料中继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g。每吨饮水添加卡巴西林钙?g。
1.4实验室检测结果
12月13日上午,公司实验室对血清样品进行了PRRSV、PRV?gE抗体检测。图6结果表明伪狂犬病毒gE抗体:2/19(10.5%)阳性,且S/N值较低(0.5左右);4/19(21.1%)可疑;13/19(68.4%)为阴性;图7表明:所有血样猪蓝耳病毒抗体均为阴性(S/P值均小于0.4)。
因所有仔猪均来自于猪伪狂犬病阴性母猪场,根据ELISA检测结果,确认本病例存在伪狂犬病毒急性感染。
1.5最终处理措施及结果
12月13日下午,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与临床症状,基本认定此病例是由伪狂犬病毒感染所导致。全群注射某国产品牌伪狂犬疫苗(Bartha?K61毒株)3头份/头。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切断该育肥场与其他育肥场、母猪场之间的任何接触,避免交叉污染。
3?d后死亡率骤停,猪群康复,采食量与猪群精神状态均恢复正常。此病程中,猪群死亡曲线如图8。
图8猪群紧急免疫时间与死亡变化曲线
2讨论总结D.?Torrents等人于9—年对我国15个养猪大省的个猪场进行了伪狂犬病的PRV?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自9—年,我国规模化猪场的伪狂犬病阳性率在逐年降低,由59.3%降至41.7%。但以后,伪狂犬病突然在我国北方地区暴发。据Rui?Wu?报告:来自河南省的94.2%(49/52)的样品呈gE?抗体阳性。
引致断奶仔猪神经症状的主要疾病有脑炎型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瘟等。通常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在疾病发生早期对抗生素部分有效,且通常有部分猪关节肿大。但此病例发病急,致死率高,与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不符,故怀疑存在猪伪狂犬病暴发的可能。通常猪伪狂犬病暴发后7~10?d,通过IDEXX?PRV?gE诊断试剂盒可以判断gE抗体阳性。此诊断过程中,仅有10%的样品gE抗体阳性,且S/N值很低,但对临床诊断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相比PCR诊断,ELISA方法虽然作为早期诊断方法敏感性低,但其已标准化,在一般规模化猪场可执行,可快速获得结果,故依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应注意的是,若ELISA结果全部为阴性,也不能排除PRV感染的可能性,因为gE抗体的产生需要7~10?d左右。
Xiuling?Yu?等人报告:我国年之后暴发的PRV在gC、gD、gE等多个位点上均插入了基因片段,属于新PRV毒株,且目前商品化的Bartha?K?61?毒株对新PRV?毒株无临床保护力。但根据本病例及笔者的多次临床经验,目前商品化的Bartha?K61?毒株虽然无法保护猪群免受PRV野毒的感染,但可使病猪群临床症状快速消失,降低发病猪的排毒量。
在本病例诊治过程中,临床剖检诊断未发现对PRV诊断有价值的病变(如:扁桃体溃疡,肝脏、脾脏上有小坏死点等)。但我们根据ELISA检测的初步结果决定紧急免疫,迅速阻止了病情的发展,极大降低了经济损失。说明在猪伪狂犬病急性暴发早期可能不会导致明显的特征性病变,容易造成临床误诊,错失最佳的免疫时机。而猪伪狂犬病暴发时早期诊断与快速应对非常有效,可明显阻断经济损失,是“王道”。
在临床实践中,若猪场没有猪伪狂犬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PCR,ELISA等),在面对呈现神经症状或妊娠母猪急性流产的疑似病例时,可尝试利用猪伪狂犬病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成本不高,且安全性较好),进行治疗性诊断。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1] RUIWU,CHAOYONGBAI,JINZHONGSUN,etal.EmergenceofvirulentpseudorabiesvirusinfectioninNorthernChina[J].Vet.Sci.,,14(3),-.
[2] YUX,ZHOUZ,HUD,etal,etal.PathogenicPseudorabiesVirus,China,[J].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20:-.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年第5期“猪场兽医”栏目中P71-72
(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