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LC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

一项关于奥西替尼治疗胸腔积液的研究。表明胸腔积液患者的中位治疗到进展的时间(TTF)明显短于无胸腔积液患者(3.7个月vs.12.8个月,p=0.),中位OS明显短于无胸腔积液患者(7.8个月vs未达到,p=0.)。奥西替尼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疗效较差。

研究表明,预先接受放疗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称之为“放射记忆效应”。到目前为止关于这种效应的所有证据都来自于对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一项探讨这种效应是否也发生在白介素2(IL-2)治疗的研究。回顾性评估了18个月前接受过放疗NSCLC患者在胸膜内注射IL-2或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放射记忆效应。放射治疗部位包括肺、胸淋巴结和颅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IL-2或顺铂的胸膜内输注,大部分患者接受了数个周期的NSCLC标准化疗。共3,名MPE患者(中位年龄64岁,范围29-88),从年8月至年2月在数家机构之一接受治疗;例患者接受IL-2治疗,例患者接受顺铂治疗,术后存活至少6个月。在接受IL-2的患者中,人没有接受放射治疗,人接受颅外放射治疗。36例接受颅内放疗。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接受颅外放疗后再接受IL-2治疗的患者PFS明显长于未接受颅外放疗的患者,或不接受放疗或颅内放疗)。接受颅内或颅外放疗后再接受IL-2治疗的患者OS明显长于其他患者。在接受胸膜腔内顺铂治疗的患者中,既往放疗无生存优势。我们推测,既往放疗可提高后续胸膜内注射IL-2的疗效,这种“放射记忆效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是有益的。

一项研究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胸膜内输注治疗晚期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回顾性收集了年8月至年2月间接受贝伐单抗胸膜腔内注射的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根据贝伐单抗联合药物的不同,我们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BP组)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胸膜内注射;2组(BD组)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胸膜内注射。共纳入45例患者。22例患者每2周给予贝伐单抗和培美曲塞静脉滴注,23例患者在尽可能引流积液后给予贝伐单抗和顺铂。BP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高于BD组(P0.05),两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胸膜内输注是有效且可耐受。

一项评估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MR)在积极抗肿瘤治疗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价值。选取年1月至年7月间例接受积极抗癌治疗的IV期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评价。根据患者LMR低(2.47),血小板增多(30.0*mm3),则将其分为2组。将符合其中一个参数患者分为1组。如果2个参数都不符合,则将患者分为0组。结果是不同组中位总生存(OS)(P0.)、无进展生存(PFS)(P0.)及组织学特征(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2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9、14.7、7.4个月,中位无进展时间分别为19.2、13.3、7.4个月。老年、男性、低白蛋白、高C反应蛋白、高组值(0vs1,P=0.,0vs2,P=0.)是短OS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性别、组织学、白蛋白或C反应蛋白对PFS无显著影响。高组值是预测短PFS的重要因素(0vs1,P=0.,0vs2,P=0.)。所以,结合治疗前LMR和血小板水平可用于预测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积极抗肿瘤治疗的短生存期。

一项研究评价洛铂联合红霉素序贯胸膜内治疗NSCLC介导的恶性胸腔积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年12月-年,招募56例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前瞻性单臂研究;一名患者退出。除常规全身化疗外,将洛铂和红霉素静脉注射入受试者体内。分析了短期和长期的反应。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浆中铂的浓度。观察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例可评估患者胸腔积液治疗6周后有效率为81.8%。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60%和21.8%,1年生存率为83.6%。向胸腔注入50毫克洛铂,洛铂胸腔积液和等离子体的浓度两个小时后分别为13.±1.μg/毫升和1.±0.μg/毫升,17小时后分别为1.±0.μg/毫升和0.±0.μg/毫升。化疗第1周期联合洛铂、红霉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第2周期无明显差异。因此,洛铂联合红霉素胸膜内联合治疗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一篇综述文章得出恶性胸腔积液(MPE)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几乎可以发生在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而肺癌是MPE最常见的病因,约占临床病例的1/3。虽然目前MPE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是完全有效的,大多数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公认的肿瘤血管生成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它通过其刺激肿瘤血管生成、激活宿主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恶性增殖的功能,参与肿瘤生长的全过程。靶向VEGF的新药物,包括恩度(endostar)和贝伐单抗(bevacizumab),已经被开发并批准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近期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靶向VEGF的药物对MPE的临床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因此,VEGF靶向治疗MPE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策略。该文还综述了近年来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MPE发病机制、诊断及临床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TheroleofVEGF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malignantpleuraleffusionin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Review).)

一项探讨紫杉醇联合阿瓦斯丁治疗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对33例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紫杉醇(mg/m2)和阿瓦斯汀(5mg/kg)治疗。临床疗效采用总有效率、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MPE体积变化进行评价。还检查了不良事件和毒副反应率。总有效率达77%,总生存率为22.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率为8.4个月。3-4级毒副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减少57%,贫血17%,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1%,厌食症7%。没有发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紫杉醇联合阿瓦斯汀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MPE体积,提高了生存率。

一项调查纳米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NSCLC)患者MPE疗效的研究,分析了-年40例IIIB期或IV期NSCLC患者纳米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临床病理特征。26例MPE患者接受纳米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其中21例(80.8%)MPE反应有效;21例患者中有6例完全缓解(23.1%),15例部分缓解(57.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天vs.26天;p=0.)和总生存率(未达到vs.天;p=0.)相比于没有缓解组。MPE治疗效果与全身病灶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对于经历MPE的NSCLC患者,纳米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可能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其治疗MPE的有效性可能需要与全身病变的治疗反应分开评估。

一项研究探讨贝伐单抗治疗EGFR-TKI耐药后胸腔积液NSCLC患者的作用。纳入86名患者。47名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持续的EGFR-TKI和39名患者接受贝伐单抗+化疗。贝伐单抗+EGFR-TKI组的MPE治疗疗效显著高于贝伐单抗+化疗组(分别为89.4%和64.1%;P=0.)。贝伐单抗+EGFR-TKI组患者比贝伐单抗+化疗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更长(6.3vs4.8月,P=0.)。而贝伐单抗+EGFR-TKI组获得性TM突变患者有明显更长的PFS相比于贝伐单抗+化疗组(中位PFS6.9vs4.6个月,P=0.),TM阴性患者有相似的PFS(6.1vs5.5个月,P=0.)。总生存(OS)在两个组之间是相似(P=0.)。在多变量分析中,疗效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HR0.,P=0.)。总之,贝伐单抗+EGFR-TKI组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对于那些接受EGFR-TKI治疗的MPE患者来说,尤其是那些获得TM突变基因的患者来说,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秧苗









































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moyanazz.com/xmyzz/2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