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亲朋戚友聚会,聊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关于子女教育问题了!说到教育子女,有一位超级牛人,共养育了九个子女,个个皆是栋梁之才,都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三个儿子尤为突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的最牛家长是谁?---就是他,中国一代大牛、国学大师梁启超。
梁启超(年2月23日—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今天的文章,狮仙特意整理了一篇梁启超谈教育的文章,附在本文末尾,非常关键。文章谈到梁启超教育子女的理念。读完此文,希望对当年社会,对那群焦虑的中产阶级,那群对子女教育功利到无以复加的人,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好好反省并学习吧!
牛人有牛子,先看他教育出的子牛有多牛
长子梁思成,估计大家都知道了,不仅因为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还因梁思成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专家。他是和妻子林徽因一起领导了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因为他的建议,美军当年轰炸日本时避开了奈良等历史文化名城;当年解放军一路南下解放全中国,周恩来请梁思成编写了全国古建筑保护名册,解放军军官人手一本,避免了战争对古建筑的破坏。熙华的
梁启超有儿女共九人,成年后,孩子们大都出国留学,未出国的,也在各地读书或运动,因此梁启超通过书信和孩子们交流,这些书信集结成了《梁启超家书》。也因为家庭的纽带和教育,子女们学成后全都回国报效祖国!
年,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左起)在天津“饮冰室”前。
梁启超的长女思顺,字令娴,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是一位诗词研究专家,有《艺蘅馆词选》五卷,颇受读者欢迎。她与外交官周希哲结婚,婚后曾长期随丈夫生活在菲律宾、加拿大等地。
长子梁思成,他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被人津津乐道,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早年入清华学校学习,年赴美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得硕士学位。
次子梁思永,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他同哥哥一样先入清华,在清华留美预备班学习后考入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他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
三子梁思忠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校和西点军校,回国后担任炮兵校官,25岁时即因病去世。
次女梁思庄,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名校麦吉尔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和图书馆学学会学位,回国后投身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中。她精通英、法、德、俄等语言,对各种西文工具书和书刊资料十分熟悉,一生致力于西文编目工作,受到国内外学者交口称赞,是我国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
四子梁思达,在南开大学经济系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曾在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参与编写了《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
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先在燕京大学读书,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年到美国学习美国历史,后回国一直在妇联、红十字会等机构工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
四女梁思宁,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时因被日军轰炸学校而失学,在姐姐梁思懿影响下参加新四军,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
五子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孩子,是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17岁时跟随姐姐梁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接着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为祖国从无到有的火箭控制系统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才智,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还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成的九个孩子各个有所成,虽然继承了他学术和政治活动家身份的子女寥寥,但却在个人选择的领域里都有所成,而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一门三院士,在国内家庭也实属罕见。
梁思成
梁思永
梁思礼
育子有方梁启超
“少年中国强”---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至今,这一段“少年中国强”仍在被我们广泛传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是的,这就是梁启超写的,源自于他的文章《少年中国说》。熙华的“少年中国强戈壁夏令营”之理念即源自于此。
熙华国学堂每年都会举办“少年强戈壁夏令营”
写出《少年中国强》文章的人,教育出的子女个个出类拔萃,精忠报国。从导弹、火箭之国之重器,到建筑、文化之继承发扬、领军开拓,梁家对国家的贡献何其大也!什么叫知行合一?这就是知行合一;什么叫知识分子的楷模,梁启超是也!
梁家子女成器,背后少不了梁启超的影响。
对于治学,相对于成功与否,梁启超更看重的是治学的态度。在给梁思成、梁思永的信中,他写道:
“汝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亦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殆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
梁思成在外求学期间,对所学专业产生疑惑,来信询问,梁启超为其解惑:“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梁思成曾表示,父亲的治学方法对他和梁思永的影响特别大。梁思礼也认为,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其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建筑宗师梁思成
梁家几位子女中,最著名的当属梁思成。
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由于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上作出的杰出贡献,他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后来,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他还曾被选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美国学者费正清也对梁思成评价颇高:“二战”中,梁思成因为车祸后遗症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其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争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
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更是称梁思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拼命三郎梁思永
相对于梁思成,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显得不那么为公众所熟悉。但他却是我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并于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永还曾担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此外,他还留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这样的经典传世。
梁思永选择考古,很大程度上是受梁启超影响。很多外国人当年来中国四处挖掘文物,得手后即偷运出国牟取暴利,梁启超觉得中国不能放任自家的宝贝被人夺走,中国学者应该努力建立自己国家的考古学科。
当时,考古是一门不被人看好的冷门专业,但梁思永却义不容辞地赴美学习考古了。
在他的女儿梁柏有眼中,父亲就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就算是在患病后,也依然那么拼命。
梁思永经常挽着裤腿下水工作,脑力和体力消耗都非常大。他在野外工作时时常连续泡在水中长达几小时,随便啃点馒头喝几口凉水就当正餐。
年春天,梁思永在野外工作时患病,当时没有及时治疗,仍坚持工作,直到后来发起高烧,医院,才知道已转成烈性肋膜炎。医生从他的胸部抽出四瓶水,颜色像啤酒一样。
年8月,梁思永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当时他基本上只能在病床上主持考古所的工作,制定长远规划,指导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把每天要做的事写在小条上,逐条解决处理。与此同时,他的研究工作却丝毫不耽搁,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
在梁柏有看来,梁思永年仅49岁就去世,其实就是积劳成疾。
精忠报国梁思礼
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科院院士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年梁启超逝世时,梁思礼只有4岁多。但在梁思礼的心中,父亲的影响却伴随了他的一生。
梁思礼说:“我们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年,梁思礼来到美国,然而两周后,珍珠港事件就爆发了。他因此和家里失去了联系,经济来源也因此断了。
此后他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在罐头厂装过罐头,在餐厅端过盘子,在游泳馆当过救生员。
打工之余,他将所有时间投入到了学习中。在美国求学期间,梁思礼主修电机工程专业,之后又学了自动控制专业,并先后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年9月,离开祖国已经八年的梁思礼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归心似箭地回到了那片他日思夜想的故土,参加新中国建设。
回忆中的年,吹去历史烟尘,露出一绢恒久的画面,镌在91岁的梁思礼的心头。
年9月的一天,“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一如往常,驶出旧金山港,船上的梁思礼,刚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和船上同样学成归国的20多位留学生一样,游子心念,归心似箭,千里之遥,快马一鞭。
天津的码头上,阔别八年、白发苍苍、眼角噙泪的老母亲迎接自己,正如饱受苦难的祖国张开双臂欢迎海外游子的归来。
几个月后,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6年后,钱学森回国,乘坐的也是这艘船。有人说,“克利夫兰总统号”为中国的“驯火史”带来了最初的火种。
不过,回国创业的道路充满坎坷。年的一次导弹发射,留给梁思礼的是一段惨痛的记忆。“发射后没多久,导弹就不听使唤地掉在了当时距离我们米的地方。”试验虽然失败了,梁思礼却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随后的两年时间,梁思礼是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度过的。在经过17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次发动机试车后,东风二号导弹在年6月29日发射成功了。
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人,他的职业生涯也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走过人生第90个年头的梁思礼说,林则徐的一句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梁思礼(左)与父亲梁启超(右)极为神似,以至于周恩来初见梁思礼时,竟有恍若隔世之感。
一双大眼,鹅銮式的宽阔前额,一张典型的“梁家嘴”,举手投足间处处是父亲梁启超的影子。“像,太像了”,曾经在南开中学听过梁启超演讲的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到梁思礼时,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梁启超的遗传,一个留在了脸上,一个种在了心里。
有人曾经问梁思礼,你从你父亲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说:“爱国。”
“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爱国救国”几乎是梁家九子女的胎记。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九子女未来的路。回忆中,梁思礼眯起了眼睛:“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属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为了能够转入“工程师摇篮”的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他放弃了嘉尔顿学院的优厚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年夏天,他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千金马、五花裘”无法稀释他的赤子热血,他选择了回国。
此时,他的同窗兼好友林桦,与他分道扬镳,留在美国。曾经朝夕相处的两人,人生的境遇由此画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抛物线。
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林桦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梁思礼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
有人问他对此有什么想法,梁思礼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点击阅读)
年4月14日10时52分,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谈到梁启超教育子女的理念,我们必须要读这一封信。读完此文,希望对当年社会,对那群焦虑的中产阶级,那群对子女教育功利到无以复加的人,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好好反省吧!
梁启超谈教育:如何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导语
这篇文章是年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场演讲,虽然已经过去95年,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但是青年们面对问题极其相似,先生的观点也极具穿透力,非常精彩,值得您细细阅读。
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头有好几回写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课的,不能分身前来。今天到这里,能够和全城各校诸君同聚一堂,令我感激得很。但有一件,还要请诸君原谅︰因为我一个月以来,都带着些病,勉强支持,今天不能作很长的讲演,恐怕有负诸君的期望哩。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
诸君啊!我替你们总答一句吧︰“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那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能成个人,还是另一个问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份,这三部份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知、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知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1、怎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
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
再进一步,还须有遇事能判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了,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著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了无数经验,发见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
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农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罕、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等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得的知识,就是这一类。
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著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
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一定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2、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
“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来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说是人格完成就叫做“仁”。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见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出来。
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
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一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干”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不做便连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说呢?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那里有东西可以为我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亦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
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持。”“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是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3、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很丰富的知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样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之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寛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俗词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著。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所牵制。论语说︰“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链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嗜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吧,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是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练意志的工夫不可。意志磨练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人做到“勇者不惧”。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在做到那一件?那一件稍为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也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成!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
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
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确实一点儿也没有。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是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不要以为得些片断的知识就是算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吧︰你如果做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越多越坏。
你不信吗?试想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
这些人,当十几年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厉,天真烂缦,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田地呀?屈原说的︰“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见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啊!现在你所厌、所恨的人,就是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会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修养、磨练,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繙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吧!养定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梁启超
年12月27日在苏州学生联合会讲演
原载于年1月15日《晨报副鎸》
选自: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年版,第-页
世界史与中国历史著名事件对照表(前年至公元年)
中国十大国粹:中医第三,京剧第四,它排第一
大视野、高格局:中华文明基本脉络(珍藏版)
从古到今一张表看完中国哲学史
《论语》对于一个女人有多重要?
港人听得鸦雀无声!解放军少将香港内部最新讲话曝光!
一位女中医的震惊:中国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虚寒
庄子: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文房雅器45种,绝对长见识!
《推背图》--中国第一预言奇书
随便找根木头都比你美国的历史长!--中国宗教局长这么“萌”却绵里藏针
新版“长征”开始,川普“光荣”成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长
特朗普演讲:你若说的是真的,中国公知怎么办?
↙↙↙更多文化精萃文章,点击“阅读原文”通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