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26岁。
主诉:
右胸痛2个月,加重伴咳嗽、发热3+天。
现病史:
近2个月来,患者感右侧胸廓前下牵扯样疼痛不适,与呼吸有关,深吸气时疼痛明显,未予以重视。约6天前,患者自觉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以干咳为主,无痰;发热,乏力,出汗;同时感右侧胸痛不适程度较前加重;于院外输液治疗效差;3+天来感咳嗽、胸痛症状逐渐加重,并感胸闷、头昏不适。无头痛。无皮疹。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无心悸、气促、活动耐量明显减低。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精神差,体重无明显变化。食欲、睡眠尚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略。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生化(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查、血糖检查、电解质检查)。
3)凝血功能检查。
4)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
5)结核菌素试验。
6)B超。
7)诊断性胸腔穿刺。
8)胸水生化(细胞计数、细菌学检查、细菌培养、葡萄糖、LDH、比重、蛋白定量)。
9)ADA试验(腺苷脱氨酶,结核性胸水中ADA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胸水)。
10)胸水肿瘤标记物筛查,脱落细胞筛查。
11)X线胸片。
12)针刺胸膜活检,活检标本亦可做结核杆菌培养。
13)可做抗核抗体谱的筛查。
初步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右侧
鉴别诊断:
细菌性肺炎:
该患者起病较缓,血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增多。该患者无明显咳痰。肺部无明显实变体征,胸水培养未发现致病菌。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该患者胸腔积液未明显继发于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病变的病史,未见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未见胸水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胸水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
恶性胸腔积液:
该患者无明确肿瘤病史,胸片未见异常。胸水颜色非血性,未见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标志物阴性。无肿瘤家族史。
其他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胸膜炎,类风湿性胸膜炎等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若体温38摄氏度以上可卧床休息,可以适当起床活动,体温恢复正常,胸液消失后仍须持续休息2-3个月。
抽取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胸液蛋白含量和纤维蛋白含量高,容易引起胸膜粘连,故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每周2-3次。首次抽液不要超过ml,以后每次抽取量约ml,最多不要超过ml。
(如抽液过多.过快,可由于胸腔内压力骤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和循环衰竭。若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反应,立即停止抽液,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内注射地塞米松,保留静脉输液导管,直至症状消失,如发生肺复张后肺水肿,应进行相应的抢救。)
(目的:减轻中毒症状,加速退热。解除肺脏和心脏血管受压,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防止纤维蛋白沉着所致胸膜粘连肥厚。缓解患者干咳症状。)
抗结核治疗;一般采用或联合治疗。链霉素(SM)肌内注射,异烟肼(INH)、利福平、乙胺丁醇顿服,上述口服药物均连续服用9到12月。治疗过程必须注意抗结核药的副作用,如听力的改变.视觉的变化和肝功能。若发生异常时应根据情况减量或停用。
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若大量胸腔积液吸收不满意,或结核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泼尼松,至胸液明显减少或中毒症状减轻时,每周减少,若减药太快或用药时间太短,容易产生胸液或毒性症状的反跳。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黄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