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临床要点

文案策划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91262929630808&wfr=spider&for=pc

备注:面向普内科医生

1.肺栓塞(PE):为肺供应血液的1条或多条血管(肺动脉)被堵塞。通常是血凝块在别处(例如下肢或盆腔部位)形成后移动至肺部所导致。偶尔也可以是气泡、微小脂肪滴或肿瘤碎片移动至肺部所导致。

2.血栓来源

(1)大多数栓子来源于下肢近端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

(2)少数情况下,也来源于盆腔静脉、下腔静脉、肾静脉、右心。

(3)高达50%以上的下肢近端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就诊时,就已经合并有肺栓塞。因此住院患者,应常规安排肺动脉CTPA检查。

(4)孤立的小腿静脉血栓很少引起肺栓塞。2/3的小腿静脉血栓病例在检出后自发消退。然而,若不予治疗,1/3的小腿静脉血栓将延伸至近段静脉,此时更容易发生肺栓塞。因此孤立的小腿静脉血栓即使无症状也应给予适当治疗,并早期复查。

3.症状

A症状多样化、异质性大。

B轻则没有症状,重则休克或猝死。

C典型症状:

(1)呼吸困难、气促

(2)胸膜炎样胸痛(吸气或用力时胸部出现刀割样锐痛)

(3)咳嗽或咯血

(4)其他无法解释的心动过速

(5)需要同步评估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一侧下肢局部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和局部发红)

4.相关辅助检查

(1)D二聚体(通常显著升高)

(2)CTPA(CT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尽量不要开胸部CT增强,焦点不同,有时会漏诊)医院最主要的确诊手段。

(3)床边心电图(有无新发电轴右偏)

(4)超声:心脏彩超有时可直接发现右心扩大、右室/肺动脉内血栓。注意同步筛检患者的髂+下肢静脉有无血栓形成。

(5)ECT(肺通气/灌注扫描,V/QScan)

(6)DSA下肺动脉造影

5.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2)获得性因素:近期手术、创伤、制动、激素治疗、活动性癌症等

6.确诊断后的基础治疗

(1)吸氧(若低氧血症,应给予吸氧,目标是保证血氧饱和度大于等于90%)

(2)静脉补液

(3)镇痛:肺栓塞导致的胸膜炎性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塞来昔布止痛。

(4)早期离床活动。应该鼓励大多数患者早期离床活动,除非有其他原因(例如术后穿刺口止血需要而制动卧床休息)。对于充分抗凝的肺栓塞患者,我们建议在可行的情况下,早期离床活动,而不是强调卧床休息。下床活动并不会促进发生栓塞。也不鼓励剧烈活动。

(5)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可穿弹力袜治疗。

7.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定义

(1)收缩压低于90mmHg

(2)收缩压较平时(基线)下降超过40mmHg且持续超过15分钟

(3)需要注意:CT影像学上的肺栓塞的尺寸大小与其血流动力学效应大小不一定完全匹配。对于心肺储备差的病人,小尺寸的栓塞块,也可引起较大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8.什么时候住ICU:

(1)若严重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崩溃或呼吸衰竭,应予(住ICU)机械通气支持。

(2)要小心镇静药诱发血压进一步降低

(3)要警惕正压通气诱发血压进一步降低

(4)适当静脉补液支持(-mL的生理盐水)

(5)必要时使用静脉泵入升压药物(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其不太引起心动过速)

9.需要当机立断进行全身性溶栓的情况:若一时无法确诊,但临床推断肺栓塞可能性大(例如骨科急会诊,骨折卧床病人突发气促、紫绀、低氧血症),已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压下降),且出血风险不高(例如无特殊出血疾病史、无中度及以上贫血)的患者,可建议进行全身性溶栓治疗(尿激酶万单位静脉泵入维持2小时),而非仅是经验性抗凝治疗。

10.对于大多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我们建议不进行溶栓治疗,而是经验性抗凝治疗。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防止病情恶化,权衡利弊。若评估认为病情高危、进展风险高,也可考虑溶栓治疗,和/或基于导管的治疗。

(1)病情高危的特征:复发的肺栓塞、存在较大血凝块负荷、重度右心室扩张/功能不全、需氧量较高和/或严重心动过速。

(2)如果出血风险高(无法耐受全身溶栓),根据本地条件,也可行导管置管溶栓术(+血栓碎裂术,即术中手动旋转标准猪尾导管)(+术中手动抽吸血栓)(小心警惕:肺动脉穿孔),或外科切开取栓术。

11.全身溶栓的重要禁忌症

(1)颅内肿瘤

(2)近期(2个月内)颅内或脊柱手术或创伤

(3)出血性脑卒中史

(4)活动性出血或出血体质

(5)3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

(6)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超过/mmHg)

(7)10天内的外科手术

(8)妊娠

12.溶栓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moyanazz.com/xmyff/8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