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吉市人民在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年,继续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模式,尝试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联系)走访与医共体工作有机结合,借助结亲工作着力推进与阿什里乡卫生院达成医院。
5月20日至5月23日,以结对(联系)走访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为契机,医院医共体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医共体办公室牵头,制定坐诊计划,先后选派9名专科医师分三批次到阿什里乡卫生院坐诊半天。
多学科医师坐诊群众感恩获益5月21日,一名中年哈萨克族农牧民因左侧胸痛半个月之久,专程前来求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主治医师黄丹丹接诊后,仔细查体、询问病史,仔细阅片后,发现该患者左右两侧肺部均有异常,考虑其患有胸膜炎,建议口服一周消炎药后再来卫生院复查胸片。原以为是啥“大病”,听了黄医师的诊治后,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才放下,临走时连声表达着感谢。
因“结亲”而结缘,从阿什里乡往返了数十次的医师们,不仅对亲戚们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无形之中,对阿什里乡也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情感,希望借助自身专业优势,尽可能地提升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农牧民。时间虽不算长,但专科医师们用专业严谨、热情耐心地为农牧民们进行血压、心率、肺部听诊等检查,为他们提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悉心讲述健康防疫知识,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扬。
多维度多形式授课基层医师受用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认识,加强对脑卒中“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早健康”理念,神经科专业组长、副主任医师陶国良在阿什里乡卫生院专程举办了一期《脑卒中救治与健康管理》培训班,卫生院12名医护人员参加。借助多媒体课件,陶医师从流行病学、脑卒中定义、临床类型、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治疗及卒中的发病原因、急救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培训,普及了脑卒中的防治知识,使与会人员学习了脑卒中的定期筛查和高危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诊断能力。
不仅如此,心血管内科医师孙翔针对内科医师开展了《心电图——常见病诊断》及《高血压如何用药》专项培训指导。他简明扼要的讲解了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房扑房颤与其它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区别等知识,以简笔画的形式作对比和说明,使基层医师浅显易懂、记忆深刻。同时,在接诊多名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孙医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给患者交代用药事项的过程中,也在给基层医生讲解用药原则和机理。
通过集中授课结合诊治的过程中的现场讲解,帮助基层医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心电图诊断水平和常见病的处置能力,为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全方位深层次指导医共体帮扶有效疫情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感染防控,医院医共体办公室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由医共体医院多学科专家工作骨干及相关科室代表深入乡卫生院,针对防控疫情的“七项工作”(防止人员聚集、加强隔离防护、规范设置布局、做好病例筛查,做好日常感染防控、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和健康监测、加强医疗废物废水及特殊垃圾管理方面)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张艳萍、护理部主任叶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李静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巡视并了解了卫生院的院落布局和重点部位科室的区域划分及功能设置,现场查看了疫情防控期间体温监测记录、办公室、临床科室消杀记录、抢救室、抢救车等相关管理台账,结合《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指导细则》要求,统一防护标准,给予调整重点部门及一般科室的区域划分,建议在明显位置增加“隔位就坐”等提示类标识,进一步规范各类防疫工作档案,将医院防疫工作的各类文档、表格、《陪护证》模板进行分享,以便进一步整改落实。
药剂科主任常丽、超声科主任张强,临床药学室主任药师沈丽、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张兆明、放射科主治医师相文杰、医疗质量控制科赵洁、内审办马玉霞等人先后到乡卫生院指导全民健康体检及“四合理”等专项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对阿什里乡卫生院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在一定程度上从医疗、护理、医技、药事、病案质控、院感等方面给予精细化的指导意见和建议,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步化管理。
此次活动安排紧凑,受众面广,在深入指导和不断整改的有机融合中取得了实效,后期,医院将采取“先乡镇后社区”,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8家医共体建设工作,同时,也会继续将“医共体+”工作深入下去,稳步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全覆盖,打通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宣传科王淅医共体办公室陈洁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