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姚**,男性,79岁,于年8月5日晚10时以‘肛周肿痛7天’为主诉,从佳县转入我院。患者诉7天前发现肛门部肿痛,未引起重视,继后肿痛逐渐加重,并出现皮肤溃烂。在当地诊所给予输液(具体用药不详)治疗,疗效不佳,且溃烂处逐渐扩大,疼痛难忍并出现蛆样生物生长,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拒饮食。医院就诊,简单处置后,医院救治,我科以“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收住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9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5mmHg。发育正常,消瘦,意识清楚,精神差,平车推入病房,全身皮肤多处压红,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肛周可见皮肤溃烂,并向会阴部走窜,表面附有脓苔,腔底可见大面积筋膜坏死,并波及到阴囊根部,溃烂面可见大量白色蛆样生物爬行,可闻及恶臭味。触及周围皮下有捻发音,肛内因疼痛未查。
患者入院后值班医师立刻通知张稳存科主任,主任查看病人后,嘱急查随机血糖、血、尿常规、肾功及电解质,并邀内科会诊。组织值班人员,用双氧水、盐水、甲硝唑反复冲洗溃烂处,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蛆生物。检验报告示:血糖32.32mmol/L,血常规:白细胞12.37×/L、中性粒细胞11.03×/L,尿常规:尿糖+++、尿蛋白++、隐血+++。迅速给予纠正高血糖、抗炎及支持对症治疗。并叮嘱做好术前准备,通知麻醉科,完善告知及签字手续。由于患者年老体弱,麻醉科评估后风险较大,故科主任及主治医师在局部麻醉下行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清创引流术,术中探查可见坏死筋膜波及阴囊部及右侧腹股沟,给予间断性开窗剔除坏死筋膜至新鲜组织边缘,用双氧水、盐水及甲硝唑反复冲洗,腔隙之间挂浮线引流,后用甲硝唑纱条填塞包扎。术后给予抗感染、改善循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治疗。第一周创面每日冲洗两次,拔毒膏外涂。换药过程中曾多次在局麻下清理坏死组织。经过ICU、内二科等多科室协作全力配合,一周后自行进食,搀扶下地活动。患者于术后两周创面新鲜,干燥,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切口引流通畅,生活基本自理,自行下地活动。
术后27日患者切口明显缩小,考虑患者家庭情况及经济原因,嘱患者回家自行冲洗换药。后期电话回访目前患者完全康复。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急性细菌(俗称“食肉菌”)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到皮下软组织、筋膜层,其特征是由皮肤到血液循环之间的血管产生感染血栓,造成皮肤及筋膜的坏死,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该病是由氧化菌、厌氧菌及产气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其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诊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诊断准确(2)手术治疗及时清创彻底。(3)抗炎补液支持治疗合理有效(4)控制合并症及血糖不稳定等因素及术后整体护理、按时换药等几大要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