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一、临床表现

不同的病原菌感染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急性坏死过程或慢性顽固性潜在性病变。且多见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病患者。

1.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严重性急性化脓性疾病,有人认为是一种坏疽性丹毒。特点为暴发性病程,很快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及大疱或血疱,有灼热感,部分融合成片,水疱易破,破后剥离坏死的表皮,露出鲜红的糜烂面,部分坏死较深的形成坏疽及溃疡。多见于四肢。多伴有高热、衰竭等全身症状,治疗不及时可因败血症或休克而死。

.梭状芽胞杆菌或非梭状芽胞杆菌厌氧性蜂窝织炎多发于污秽伤口部位,特别是肛周、腹壁、臀部及下肢等易污染的部位。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红、肿、痛等症状,很快发展为中心呈黑色的斑块,黑色区逐渐变成坏疽,并出现发热、寒战。分泌物黑色并有恶臭,常含有脂肪小滴。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者皮损四周有明显的捻发音等气性坏疽表现,混合性厌氧菌群感染者则无。

3.Fornier坏疽是发生于男性阴茎、阴囊、会阴及腹壁的严重坏疽。可能为肠内杆菌、革兰阳性菌或厌氧菌感染所致。多见于糖尿病、局部外伤、嵌顿包茎、尿道瘘或生殖器部位手术后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突发红肿,并很多发展成中心暗红色斑块、溃疡,溃疡边缘为潜行性,表面有浆液性渗出,压痛剧烈,常有发热。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1)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因细菌溶血毒素和其他毒素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60%~90%病人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轻度至中度的降低。

()白细胞计数:呈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升高,计数大多在(0~30)×/L之间,有核左移,并出现中毒颗粒。

.血清电解质可出现低血钙。

3.尿液检查

(1)尿量、尿比重:在液体供给充足时出现少尿或无尿,尿比重衡定等,有助于肾脏功能早期损害的判断。

()尿蛋白定性: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存在损害。

4.血液细菌学检查

(1)涂片镜检:取病变边缘的分泌物和水疱液,做涂片检查。

()细菌培养:取分泌物和水疱液分别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有助于本病的判断。

5.血清抗体血中有链球菌诱导产生的抗体(链球菌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B能诱导产生滴度很高的抗体),有助于诊断。

6.血清电解质可有低血钙。

7.血清胆红素血胆红素升高提示有红细胞溶血情况。

其他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X线摄片:皮下组织内有气体。

()CT:显示组织中的小气泡影。

.活组织检查取筋膜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对诊断也有帮助。

三、治疗

1.坏死性筋膜炎发展很快,一经确诊,应立即进行广泛切开引流。有文献报道,切开引流的早晚与病死率有直接关系。坏死性筋膜炎是沿筋膜蔓延,有时筋膜已发生坏死,而皮肤却表现正常,因而切开清创不应以受累皮肤为边缘,而应切开至正常筋膜为准。如受累面积过大,则需做多切口切排。并用双氧水反复冲洗切口,以消灭厌氧菌生长环境。

.尽早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首先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注射或头孢类抗生素。

3.全身症状较重者可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4.加强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

四、并发症

1.贫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中毒性休克。

4.多器官功能衰竭。

五、预后

坏死性筋膜炎全身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多且为凶险,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曝光
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moyanazz.com/xmybx/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