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肋间间神经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症状·疼痛多在胸部或腹部呈条带状分布
2.主要针对原发病,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疗
3.疼痛发作时,可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疾病定义
肋间神经痛是指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而产生的一个或多个肋间神经支配区的疼痛症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多在胸部或腹部呈条带状分布。
疾病类型
肋间神经痛分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和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极少见,且原因不明。继发性肋间神经痛较常见,可分为∶
1.胸椎迟变、胸惟结核、胸惟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继发根性的肋间神经痛。
2.病毒感染,肋骨、纵隔或胸膜病变,可继发干性的肋间神经痛。
病因
患者发生胸惟退行性变、胸惟结核、胸惟损伤、胸惟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隔、胸膜病变时,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导致疼痛。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也是肋间神经痛的常见病因,疼痛可先于疤疹出现。
基本病因
1.胸惟病变;胸椎侧弯畸形、胸惟椎间盘突出、胸椎骨质增生、老年性脊柱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胸椎结核、胸肋关节错位等。
2.感染或非感染炎症∶感染性胸神经根炎、胸段脊膜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3.外伤∶胸椎损伤、肋骨骨折、胸部手术后继发顽固性胸痛。
4.胸部软组织损伤压迫刺激。助间部软组织的纤维织炎、神经周围癜痕压迫、肿瘤压迫刺激等。
5.末梢神经炎,肾炎、糖尿病、中毒性末梢神经损害所致的末神梢经炎。
6.物理或化学性损害。乙醇中毒,对神经有害性药物如氯丙嗪、青霉素等直接注射到神经上,意外触电和放射性损伤(×线、镭、钴照射)等。
诱发因素
引发继发性肋间神经痛的原发病因素包括疲劳、病后虚弱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症状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从背部沿肋间向胸腹前壁放射性疼痛,呈半环状分布。多为单侧受累,也可以双侧同时受累。
典型症状
肋间神经痛发病时,可见疼痛由后向前,沿相应的肋间隙放射呈半环形,疼痛呈刺痛或烧灼样痛。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多发于一侧的某支肋间神经。
伴随症状
肋间神经痛作为患者的一种主观症状,伴随症状多为其原发病所引起,如带状疱疹的疱疹、瘢痕,椎间盘突出的运动感觉障碍等。
就医
首先要根据疼痛的特征分布(疼痛从胸背部沿肋间至胸腹前壁中线带状区),考虑肋间神经痛,然后寻找肋间神经痛的病因,尤其要考虑到结核、肿瘤、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初期带状胞疹等容易忽略的疾。
就诊科室
专门的疼痛科或者疼痛门诊,此外还可以按照原发病,就诊于不同科室∶
1.继发于带状疱疹就诊于皮肤科;
2.继发于胸椎间盘突出就诊于骨科;
3.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4.继发于肾炎就诊于肾脏内科;
5.继发于糖尿病就诊于内分泌代谢科。
相关检查
主要是对引发肋间神经痛的原发病进行检查。
对于怀疑带状疱疹的患者,需要进行疱底刮取物涂片,寻找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以协助诊断。
怀疑推间盘突出者,进行火线、CT和MR检查。
怀疑风湿免疫病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等。
鉴别诊断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也会有胸部疼痛的症状,但肋软骨炎疼痛的部位比较局限,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痛,活动时或劳累后加重,需要使用消炎止痛药物才有效,而肋间神经痛通常是沿着肋间神经分布,和肋骨走行的方向一致,服用治疗神经痛的药物如卡马西平可以有效缓解。
局限性胸膜炎
局限性胸膜炎与肋间神经痛都存在持续性胸痛,并在呼吸及咳嗽时加重,但局限性胸膜炎疼痛范围多为放射状,延伸至腹部、颈部或肩膀部。按压疼痛部位时,局限性胸膜炎的胸痛可能有所缓解,肋间神经痛的痛感普遍会加重
治疗
治疗肋间神经痛,首先要明确其原发病,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疗,如药物、理疗、手术等,并配合镇痛药物。针对不同原发病采取不同的措施,治疗原发病为主,对疼痛症状予以镇痛药物。
急性期治疗
疼痛剧烈时予以药物镇痛,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抗癫病药物为首选。
药物治疗
对肋间神经痛症状,药物缓解疼痛为主要治疗方式,完全解除症状则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镇痛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卡马西平
直到疼痛停止以后逐渐减少,确定最低有效量作为维持剂量服用。有效率达70%~80%。若出现眩晕、走路不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需停药。孕妇忌用。苯妥英钠
如产生中毒症状(如头晕行走不稳、眼球震颤等)应立即减量到中毒反应消失为止。如仍有效,即以此为维持量。疼痛消失后,逐渐减量。
加巴喷丁
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效果较好。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榧,可逐渐耐受。
普瑞巴林
如果2周后疼痛不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加量,停药需渐减量。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氟硝西泮
注意有嗜睡以及步态不稳等不良反应,尤其老年患者偶见短暂性精神异常,停药后可以缓解。
其他
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无效者可选择巴氯芬。
物理治疗
经皮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cticalnerestimulation,TENS)及局部理疗均有一定镇痛效果,尤其是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经颅磁刺激(transcramialmagnetcstimulation,TMS)、超声波、超短波和微波等疗效未得到广泛认可。
神经阻滞
疼痛剧烈或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采用神经阻滞治疗非常有效,较为简便的方法是选择性肋间神经阻滞,后路阻滞效果最为完善,中路、前路对注射点远端痛区有效,胸推旁脊神经根阻滞效果确切。对于难以辨别根性或末梢性肋间神经痛者,硬膜外腔阻滞是种安全有效的阻滞治疗方法。
神经毁损
对于神经阻滞治疗有效,但镇痛效果维持时间不长的患者,可采用神经毁损治疗,如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毁损、肋间神经化学毁损、肋间神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毁损、胸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毁损等。
其它治疗
对于神经毁损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患者,可采用脊髓电刺激,或行病损区肋间神经、脊神经根、交感神经和脊髓前外侧索切断术。
预后
肋间神经痛预后主要取决于其原发病∶
原发病为带状疱疹时,若病毒累及身体其他神经,则会出现该神经支配区域疼痛或功能异常;
胸椎结核为原发病时,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椎体病变坏死,出现畸形,严重可导致截瘫;
肿瘤为原发病出现肋间神经痛时,按肿瘤良恶性程度不同预后也不相同。
日常
重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