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胸痛的征象
根据胸痛的风险程度,可将其分为致命性和非致命性胸痛,也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胸痛的分类与常见病因见表1。表1.胸痛的常见病因和分类
胸痛伴有下列任一情况者,应立即进入监护室或抢救室。意识改变;
动脉血氧饱和度低(90%),呼吸衰竭;
血压明显异常;
影响血流动力学的严重心律失常;
既往有冠心病史,此次发作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不缓解;
既往有马凡综合征,伴有严重高血压;
伴呼吸困难,患侧胸廓饱满。
胸痛伴有以下任一情况者,应当尽快监护,并完善相关检查。长期卧床、长途旅行者,突发胸痛且持续不缓解;
确诊肿瘤、下肢静脉血栓者,突发胸痛且持续不缓解;
既往无冠心病史,突发胸痛伴有憋喘;
伴咯血;
近4周内有手术,并有制动史;
合并多种心血管病高危因素;
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
下列胸痛患者可常规就诊。不伴有上述情况的胸痛;
有胸壁压痛的胸痛;
与呼吸有关的胸痛;
超过一周的轻度胸痛。
胸痛的危险性评估
首先,应快速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收集临床病史,判断是否存在危险性或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以决策是否需要立即对患者实施抢救;其次,对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包括神志模糊和(或)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大汗及四肢阙冷、低血压(血压90/60mmHg)、呼吸急促或困难、低氧血症(SpO%),提示为高危患者,应紧急处理。再次,对于无上述高危临床特征的患者,需警惕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性。图1.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常见疾病及特点
图2.常见胸痛的部位和病因。
表2.致命性胸痛的鉴别要点1.稳定性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胸痛位于胸骨后,呈憋闷感、紧缩感、烧灼感或压榨感等,可放射至颈部、颌面部、肩背部、双上肢或上腹部,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3~5分钟内可缓解。诱发因素包括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运动、饱食、寒冷等。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患者的胸痛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重,发作更频繁,或在静息时发作,硝酸甘油治疗效果不佳,可伴有大汗、呼吸困难等表现。高龄、糖尿病等患者症状可不典型。下壁心肌梗死可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晕厥等表现,消化道症状多见。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等表现。3.肺栓塞以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栓塞的主要来源。呼吸困难及气促是最常见症状,还可表现为胸痛(多为胸膜炎性胸痛)、咯血、烦躁不安,甚至濒死感等。呼吸急促是最常见体征,可伴紫绀、低热。晕厥或意识丧失可以是首发或唯一症状,大面积肺栓塞以低血压和休克为主要表现。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筛查指标,D-二聚体μg/L可基本排除急性肺栓塞。4.主动脉夹层约半数主动脉夹层由高血压引起,为骤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多为"撕裂样"或"刀割样"难以忍受的持续性锐痛,可伴休克表现。胸痛部位、伴随症状及体征与主动脉夹层的起源和累及部位相关,表现复杂多样。5.急性气胸单侧突发胸痛,针刺样多刀割样,持续时间短,继而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咳嗽。张力性气胸时患者烦躁不安,出现发绀、冷汗、脉速、虚脱、心律失常,甚至意识不清、呼吸衰竭。典型体征为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6.纵膈气肿疼痛尖锐、强烈,局限在胸骨后,常可闻及捻发音。7.急性心包炎一般为稳定、挤压性的胸骨后疼痛,常常伴有胸膜炎表现,咳嗽、深吸气、仰卧可使疼痛加重,坐起则使疼痛减轻,部分可闻及心包摩擦音。8.胸膜炎胸膜炎常由炎症引起,其次为肿瘤和气胸,通常为单侧、刀割样浅表痛,咳嗽和吸气可使疼痛加重。9.肋软骨痛疼痛位于前胸部,特征为锐利性,范围局限,可以是短暂、闪电样或持续性钝痛,按压肋软骨和胸骨柄关节可致疼痛。10.胸壁痛由于超负荷的锻炼导致肌肉和韧带扭伤,或由于创伤导致肋骨骨折,伴有局部触痛。11.食管痛胸部深处不适,可伴有吞咽障碍和食管反流。12.情绪障碍迁延性疼痛或一过性短暂疼痛,与疲劳、情绪紧张有关,有明确的焦虑和/或抑郁,并可排除器质性病因。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胸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o).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8(10):-.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共识专家组.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