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鸿茅药酒”事件刷屏,案件回顾:
年12月19日,广州医生(据网络披露的资料来看,确切地说他曾经是麻醉医生。写文章的时候,是开公司做护肤品之类的)谭秦东一篇《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其实原文算不上一篇文章,文不对题,大部分是粘贴老年人心脏病的资料)的文章,被鸿茅药酒厂家以恶意抹黑为由报警;
年1月1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凉城警方跨省对谭秦东实施抓捕;
年4月17日,“内蒙古检察”官微:指令凉城县人民检察院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改变强制措施。
年4月17日下午,谭秦东取保候审,走出看守所。
借用知乎
夏雨的话:这场战争没有中医粉和中医黑,没有中西医之争,有的只是有良知的人们和黑心企业的斗争!PS:据目前的公开资料来看,也不能证明谭秦东先生多么有良知。他当时可能只是想发一篇护肤品的营销软文而已。
事件本身反映的各种社会问题,我们老百姓希望能得到上面的重视,也相信法治会越来越好。我们想说的是,这件事虽然不关中医粉与中医黑,但是中医肯定会受到影响,普通人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医者仁心,中国古代的医生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称为中医。医生,只是用现有的可靠的方法,帮助病人缓解或祛除病痛。重点来了,医生不是万能的,药物也不是万能的,每个人的身体是自己的,身体的健康最终也得靠自己。我们要懂一点医学常识,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见!
先看两组数据:
据《健康时报》年8月报道,近十年公告文件不完全统计显示,鸿茅药酒被江苏、辽宁、浙江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国家药监局通报称,年至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共检索到鸿茅药酒不良反应报告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瘙痒、皮疹、呕吐、腹痛等。
再来看看“鸿茅药酒”是如何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
电视广告
电视剧植入
△《美好生活》
△《我的!体育老师》
小编前阵追了几集(据说结局并不美好的)《美好生活》,发现“鸿茅药酒”的植入广告真心尬,送礼讨好准丈母娘、退休警察的饭前必备、俩中年人的饭桌上,处处可见的某药酒,造成有事没事来杯某药酒的假象,有病治病,没病预防?是这样的吗?!
说一个发生在小编身边的案例吧:
案例的主人公是小编的亲姨妈,姨妈待我如女儿。小时候每逢村里赶集那天,小编都是在等待姨妈的“娃哈哈”奶糖中度过的,当然,每次都可以如愿以偿。
发生变故是在小编大二那年冬天,姨妈脑溢血紧急住院,姨妈有高血压病史,一直吃药治疗,什么原因导致突然发病呢?
后来得知,姨妈听村里人说某风湿马钱片对关节疼痛效果很好,加上每天电视广告里也循环播报,姨妈就不顾家人的反对偷偷服用了该药(某风湿马钱片活血舒筋,高血压患者慎用)。姨妈脑溢血住院,可能就跟服用该药有很大关联。
药肯定是不能乱吃的!
药肯定是不能乱吃的!
药肯定是不能乱吃的!
有网友总结出医药广告界的七大天王:
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莎普爱思);
心脏不好睡不平,冠心专利益安宁(益安宁丸);
补肺药,补肺丸,一年四季咳痰喘(补肺丸);
百年舒筋健腰丸,专药专治腰间盘(舒筋健腰丸);
风湿骨病手脚麻,薏辛除湿曹清华(曹清华薏辛除湿止痛胶囊);
肾虚腰酸鸿茅酒,每天两口病喝走(鸿茅药酒);
肚子憋堵胀,认准香丹清(香丹清)。
对于天花乱坠的医药广告,大家一定不要轻信,医院正规治疗!!!
非处方药也是药!
非处方药也是药!
非处方药也是药!
针对“鸿茅药酒”事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回应如下:
最后一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组织有关专家,对鸿茅药酒由非处方药化为处方药进行论证。
为药监局点32个赞!哪里够?!
下面咱们再来看下站在“风口浪尖”上的鸿茅药酒到底是个啥?
这瓶由67味中药“酿”成的药酒到底有哪67味药呢?
广州医生谭秦东认为:何首乌、半夏、附子、槟榔有毒性,因此得出鸿茅药酒是毒药。
也有人说,这里面有中药的“十八反”中的“半蒌贝蔹及攻乌”,其中“半”指半夏,“乌”指乌头、附子,因此将其否定。
中医传统唐略指出:抛开中药的炮制、配伍、用量去谈毒性,都是在耍流氓。“十八反”中的反药并非绝对不可同用,古代就有不少反药同用的文献记载,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夺积的效能。
如《医学正传》谓:“外有大毒之疾,必有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论也。如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辈,以治血块;丹溪治尸瘵二十四味莲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剂,而妙处在此。是盖贤者真知灼见,方可用之,昧者不可妄试以杀人也。”
《本草纲目》也说:“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尔。”都强调了反药可以同用。正如上述,古今反药同用的方剂也是屡见不鲜的。
如《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同用治留饮;赤丸以乌头、半夏合用治寒气厥逆;
《千金翼方》中大排风散、大宽香丸都用乌头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
《儒门事亲》通气丸中海藻、甘草同用;
《景岳全书》的通气散则以藜芦配玄参治时毒肿盛、咽喉不利。
现代也有文献报道用甘遂、甘草配伍治肝硬化及肾炎水肿,芫花、大戟、甘遂与甘草合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肯定了反药可以同用观点。
所以,大家心里应该有个评判标准了吧。此次事件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是药三分毒”不要盲目轻信广告,有病找大夫。
这次是鸿茅药酒,下次绿毛药酒又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药酒的历史渊源吧:
药酒是选配适当中药,经过必要的加工,用度数适宜的白酒或黄酒为溶媒,浸出其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在传统中,也有在酿酒过程里,加入适宜的中药,酿制而成的。药酒是一种加入中药的酒。
我国最古的药酒酿制方,是记录在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从《养生方》的现存文字中,可以辨识的药酒方共有六个。
(1)麦冬(即颠棘)配合秫米等酿制的药酒(原题:“以颠棘为浆方”治“老不起”)
(2)用黍米、稻米等制成的药酒(“为醴方”治“老不起”)。
(3)用美酒和麦X(不详)等制成的药酒。
(4)用石膏、藁本、牛膝等药酿制的药酒。
(5)用漆和乌喙(乌头)等药物酿制的药酒。
(6)用漆、节(玉竹)、黍、稻、乌喙等酿制的药酒。
《杂疗方》中酿制的药酒只有一方,即用智(不详)和薛荔根等药放人甑(古代一种炊事用蒸器)内制成醴酒。其中大多数资料已不齐,比较完整是《养生方》“醪利中”的第二方。该方包括了整个药酒制作过程、服用方法、功能主治等内容,是酿制药酒工艺的最早的完整记载。也是我国药学史上重要的史料。
先秦时期,中医的发展已达到了可观的程度。这一时期的医学代表著做《黄帝内经》,对酒在医学上的作用,做过专题论述。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首先讲述醪醴的制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即用整的稻米作原料,坚劲的稻杆做燃料酿造而成,醪是浊酒,醴是甜酒。“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明古人对用酒类治病是非常重视的。《史记·扁仓公列传》中“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记载了扁鹊认为可用酒醪治疗肠胃疾病的看法。汉代,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药酒便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其表现是临床应用的针对性大大加强,所以其疗效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收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的二十五个医案,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医案记载,其中列举了两例以药酒治病的医案。一个是济北王患“风厥胸满”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药酒,得到治愈。另一个是茁川有个王美人患难产,淳于意用莨菪酒治愈,并产下一婴孩。华佗是东汉末年的药酒大家,他一生行医用药,很多时候是采用药酒给病人养身固本。他教会病人如何炮制药酒之后,就自行离开且不收一文钱。华佗被世人传颂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医德和胸怀天下百姓的无私精神。
隋唐时期,是药酒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记载最丰富的要数孙思邈的《千金方》,共有药酒方80余剂,补益强身,涉及内、外、妇科等几个方面。《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专有“酒醴”一节,共载酒方16剂。《千金翼方·诸酒》载酒方20剂,是我国现存医著中,最早对药酒的专题综述。
此外,《千金方》对酒及酒剂的毒副作用,已有了一定认识,认为“酒性酷热,物无以加,积久饮酒,酣兴不解,逐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未有不成消渴”。因此,针对当时一些嗜酒纵欲所致的种种病状,研制了不少相应的解酒方剂,如治饮酒头痛方、治饮酒中毒方、治酒醉不醒方等等。宋元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酒事业也有所发展,朱翼中在政和年间撰著了《酒经》,又名《北山酒经》,它是继北魏《齐民要术》后一部关于制曲和酸酒的专著。该书上卷是论酒,中卷论曲,下卷论酿酒之法,可见当时对制曲原料的处理和操作技术都有了新的进步。“煮酒”一节谈加热杀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欧洲要早数百年,为我国首创。
此时,由于雕版印刷的发明,加上朝延对医学事业的重视,使当时中医临床和理论得到了发展。四此,对药酒的功效,也渐渐从临床上升到理论。如《太平圣惠方·药酒序》认为“夫酒者,谷蘖之精,和养神气,性惟傈悍,功甚变通,能宣利胃肠,善导引药势”。《圣济总录·治法·汤醴》认为“邪之伤人有浅深,药之攻邪有轻重,病之始起,当以汤液治其微。病既日久,乃以醪醴攻其甚……又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酒以醪药,以此见受邪既深,经脉闭滞,非醪药散发邪气,宣通血脉,安能必愈……酒性酷热,主行药势,所以病患素有血虚气滞、陈寒痼冷、偏枯不随、拘挛痹厥之类,悉宜常服,皆取其渐渍之力也。又古法服药,多以酒者,非特宣通血气而已,亦以养阳也”。药酒的治病范围也相对集中,向着保健养生方面发展,如“治一切风通用浸酒药二十二道”,“治风腰脚疼痛通用浸酒药十四道”。另在药酒专门方中,出现了较多的养身延年,美容保健方剂。当时,以药材制曲的风气已开始盛行,单在《北山酒经》中就记载了十三种药曲,如香桂曲,配用了木香、官桂、防风、杏仁等药品;瑶泉曲,配用了防风、白附子、槟榔、胡椒、桂花、丁香、人参、天南星、茯苓、香白芷、川芎、肉豆蔻等药物。并认为做药酒以东阳酒最佳,“用制诸药良”,其酒自古擅名,清香远达,色复金色,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称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李时珍解说: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人药倶良。
也就是在宋代的时候,华佗的后人终于把多年前写成的《中藏经》雕刻出版,华佗遗方的“疗百疾延寿酒”,终于浮出水面,让后世人一边喝着华佗留下的药酒,一边缅怀这位传世的神医。
清代乾隆初年,就以“酒品之多,京师为最”了,当时出现了一些药酒店用“烧酒以蒸成”的各色药酒,因由花果所酿,故此类酒多以“露”名之,如玫瑰露、菌陈露、山楂露、五加皮、莲花白等等,其中不少药酒具有“保元固本、益寿延龄”之功,故多为士子所嗜饮。清《北梦录》中赞其“长连遥接短连墙,紫禁沧州列两厢,催取四时花酿酒,七层吹过竹风香”烧酒在元代,也许更早一点,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的。当时名阿刺吉酒,明代又名火酒,后逐步用来制作药酒。当时“烧酒以燕成”的药酒大量出现,表明清代用白酒作溶媒的工艺已逐渐普及。当时在清宫佳酿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药酒,如夜合枝酒,即为清官御制之一大药酒。夜合枝即合欢树枝,酒之药物组成除了合欢枝外,还有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细曲等,可治中风挛缩之症。
本部分内容选自学苑出版社《华佗百日延寿经》。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酒是一种非常完美的有机溶剂,很多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酒的溶解作用,析出的更快,被身体吸收的效果更好。
因此,在这里要为药酒正名,也请大家以后擦亮眼睛,不被包治百病的广告迷惑。
编辑/刘晓蕾
审校/黄小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