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后来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状态改善,特别是开展了群防群治,儿童普遍接种卡介苗,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但应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区因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酗酒和贫困等原因,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
临床特点:
1、症状:潜伏期长、多呈慢性过程、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
2、体征: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五、肺结核的预防措施
1.提高人们对肺结核的认识,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2.控制传染源。一旦患上肺结核应及时给予合理化学治疗和良好护理,并进行登记管理,这是预防肺核病疫情的关键。肺结核病程长、易复发和具有传染性,必须长期随访。掌握患者从发病、治疗到治愈的全过程。
3.切断传播途径。
①有条件的患者应单居一室: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住院治疗时,须进行呼吸道隔离,室内保持良好通风。
②严禁随地吐痰,不可面对他人打喷嚏或咳嗽,以防飞沫传播。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双层纸巾遮住口鼻,纸巾焚烧处理。留置于容器中的痰液须灭菌处理再弃去。接触痰液后用流动水清洗双手。
③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以预防传染。
④书籍、被褥在烈日下曝晒6h以上。
⑤患者外出时戴口罩。
4.保护易感人群。
①给未受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接种卡介苗。
②密医院进行有关检查,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治疗。
③对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易发病的高危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糖尿病等,可应用预防性化学治疗。
(1)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质食物。
(3)了解病人服药情况,当出现大咯血时,病人会感到紧张、恐惧,护士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病人建立信息,积极配合治疗。
(4)一旦确诊肺结核,医院进行治疗。
(1)宣传消毒隔离的方法,预防传染。严禁随地吐痰,不要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尽可能和家人分餐、分床、分筷、分毛巾等。物品定时消毒。
(2)定期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讲明药物治疗坚持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五大原则的重要性。介绍有关药物的剂量、用法取得家属及病人的主动配合。
(4)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注意营养搭配和饮食调理。
(5)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复发。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