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也称革拉泽氏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部分猪场也时有发生。该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对仔猪和青年猪危害严重。
?流行特点:
1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猪多发,感染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
2有多种血清型。按血清分型方法,至少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种以上血清型。由于血清型多样,且各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力差,为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疫苗预防,带来很大的困难。
3易产生耐药性。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当前猪场所有致病菌中,耐药性产生速度最快的一种细菌。
4蓝耳病等全身性疾病发生时,猪只免疫力和抵抗力就会下降,副猪嗜血杆菌就会趁虚而入,造成混合感染。
5该病菌属条件性致病菌,饲养环境不良、应激等因素常易诱发该病。
6首次感染该病时的猪只临床症状较明显,猪场损失也很大。
7对猪场危害巨大。猪场如果感染或潜伏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容易造成免疫失败,会导致其他疾病在猪场混合感染,使猪场疾病复杂化。
8该病与呼吸道综合症发生流行有密切关系。猪呼吸道疾病存在时,将互相加剧病情和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高烧,且持续不退(从发病到死亡,持续性高烧),体温40.5~42℃,体表皮肤发红,严重者酱红色,耳稍发紫,个别甚至皮肤坏死脱落。病猪精神萎顿,食欲下降或废绝,畏寒,打堆,昏睡不醒。咳嗽,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
发病后期:病猪进行性消瘦,皮肤逐渐苍白,发青,变紫。关节肿大,共济失调,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四肢无力,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被毛粗乱(典型的毛毛猪,如刺猬),耳杂发绀,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结淋巴结严重肿大,生长不良。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遇天气骤变,死亡将增多。
也可能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而死亡
?病理变化
剖检这类病猪,几乎都有心包积水和纤维素渗出性肺炎等特征性病变。严重者肺脏和胸腔粘连,心肌与心包粘连呈绒毛心。心源性水肿,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较慢的后肢关节腔及关节腔附近皮下,多可见浅黄色冻胶状水肿液。胸膜,心包膜和腹膜,还有肝,肺,脾,肠的外表有浆液性或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胸腔积液,腹水增多;肺炎,肺部病变多见于左右两侧肺的前叶,中叶和后叶,病灶部位呈暗红色,质硬,肿胀,出血与淤血,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四肢关节肿大,发炎,有热感,偶尔可见脑膜炎和心肌炎;该病多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而且常以不同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
纤维素渗出性肺炎等特征性病变
心包积水和纤维素渗出性肺炎等特征性病变
后肢关节腔及关节腔附近皮下,多可见浅黄色冻胶状水肿液
?鉴别诊断
注意与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诊断。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关节炎、跗、腕关节肿大、剧痛、瘸腿,用手一捏,疼得尖叫;剖检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心包积液,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及心包炎,肺表面被覆一层淡黄色浆液纤维素性膜,切面可见局灶性暗红色淤血区。
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关节肿大,初期坚硬、温度升高,后期变软,触之有波动感,针刺流脓;少数变硬、皮肤增厚;剖检滑液浑浊,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胶样水肿,有化脓性坏死灶,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该病易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相混淆,但该病引起的病变多数为脑膜炎,关节炎和四肢跛行等,而传染性胸膜性肺炎较少见。
?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不断发展,HPS呈加速流行趋势并成为多病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中的重要一员,危害日渐严重,逐渐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由于本病治疗效果不好,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控该病。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合饲料,正确饲喂。保证营养充足、平衡供给。特别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给。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确保饲料不变质。降低饲养密度,采取措施净化猪舍内的空气,减少应激反应,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减少本病的发生。
有条件的猪场,在疾病流行期间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混群时严格把关,将患病猪进行统一集中隔离,加强对断奶后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可减少副猪嗜血杆菌在猪群中的传播。同时要注意保温工作;在应激因素发生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红霉素、阿莫西林等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根据本病的发病规律,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可进行预防。
3严格消毒
猪场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或场内病原微生物扩散所造成的,当猪场本身成为病菌理想生长场所时,疫病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传播之路。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碘制剂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3-5d。
4免疫预防
1)隔离病猪。对无饲养价值的病猪、僵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猪舍清洗干净,严格消毒。
2)药物治疗。本病对抗生素药敏感,可用处方1:咔芭投苞混合四丙青打一边。(0.1ml/kg)链球肺炎康打一边。(0.1ml/kg)
拌料方案:
1、晒诺佛(20%氟苯尼考)+科替信(20%替米考星)各1公斤拌料1吨。
2、卡巴西林+科利剑(10%恩诺沙星)各1公斤拌料1吨连用7—10天。任选一种拌料使用。
副猪嗜血杆菌发病猪极易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猪病,要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养猪场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预防免疫
3)预防措施。改善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消除致病诱因,做好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可减少该病发生的可能性。可在产前和产后各一周的母猪料,乳猪料,保育猪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另外,副猪嗜血杆菌发病猪极易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猪病,要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养猪场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预防免疫。使猪群常年处于良好的免疫状态,可有效地防止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