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
那么什么是肺结核呢?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正常人接触肺结核病人后,若吸入肺结核病人呼出的带结核菌的飞沫,有可能感染疾病。此病曾肆虐全球,被视为“白色瘟疫”。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翌晨降至正常。部分病人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育龄期女性病人可以有月经不调。
2、传染病的特征与类别传染病的特征是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传染病的特征还具有:
1.重复感染。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血吸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
2.复发。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而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常见。
3.再燃。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见于伤寒。
肺结核作为传染病中的“龙头”,它不仅难以根治,还有多种类别:
1.原发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为原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3.继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是结核病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
4.结核性胸膜炎临床上已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
5.其他肺外结核其他肺外结核按照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肾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
3、如何预防传染病?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4、肺结核典型症状与治理肺结核的典型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盗汗,疲软无力,体重减轻,内分泌紊乱等,严重者还会伴发咳血,胸痛,呼吸困难。在你发现以上症状后,为了你和你身边人的身体健康,医院检查就诊。
如果已身患肺结核,也请不用慌张,肺结核作为慢性传染病,在积极治疗以后,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不可逆的影响,亦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为了尽快康复,也需时刻注意忌口忌食。
1.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使本病症状加重。
2.忌海鲜发物
鱼、虾、蟹等腥膻之品会助长湿热,不利于病情康复。
3.忌烟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酒能助长湿热,故应当禁忌。同样,含酒饮食如酒酿、药酒等均不宜饮用。
4.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豆腐、鸡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及高蛋白食物。
END出品:电信食品学院传媒中心
编辑:谢濠宇
审核:龙厚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