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军营电影人
一一我在一三八师从事电影工作的经历
连载(三)
作者:尹秀学
放映员技术等级考试和沈阳军区放映技术培训年,部队重点开展军亊训练,大比武是正常工作,部队涌现出了许多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当时为了推动学习技术学习军事,抓基层打基础,部队电影行业抓了两件事。对放映员进行技术等级考试延边地区部队在我师部设一个考点,对四等以下放映员进行考试,持证上岗。部队、延边军分区、医院、部队等有放映资历的部队都参加考试(数字不详),参加考试的是59年、60年、61年入伍的兵,我是其中之一,参考人全部合格。80分以下发给四等八级证书,80分以上发给四等七级技术证书。作者当时获得的4等7级技术等级证书
参加沈阳军区放映技术培训班军区文化工作站举办的首期放映技术培训班,在沈阳市沈阳军区文化总站附近组办。学习时间四个月。科目有放映机、扩音机、发电机。参加学习名额,军级单位一个名额,以实际为主,理论为辅,理论同实际相结合。46军派我一人参加了学习。全班有60来个学员,看军銜有上尉中尉少尉,多数是带红旗领章的技工和下士上等兵,我是上等兵。放映机教员张技师,发电机教员蔡技师,扩音机教员是通讯学院的老师。这是次高水准的培训班,军区做了长时间筹备,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习重点突出,指导思想明确。通过学习,体会到听得懂,记得住,好理解。很实用,收获很大!学习后通过考试,我全科达到优秀!并同老师合影留念。64年在沈阳军区电影技术培训学习结业,教员同优秀学员合影。前排是教员。左一学员,左二蔣技师,左五扩音机教员,左六放映机教员,右一发电机蔡技师。后排,优秀学员代表右一尹秀学
自制单、三镜头幻灯机我师对幻灯宣传工作一向很重视。现任队长杨嘉章,从朝鲜回国后,在放映前观看部队好人好事幻灯片演出中,曾在全军区四百家电影队宣传工作评比中获第三名。实践证明,在放电影前用幻灯片,宣传几段语录,说几句祝福问候,宣传好人好亊,是很受观众欢迎的!我在军区培训学习期间看到军区专为我们组织的一场三镜头幻灯机演出表演,令人赞叹!叫绝!画面由静变动,由单色变多色,非常精彩,效果吸引了我,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我不由自主地到幻灯机前仔细观看,心里有底了。回到单位我向崔玉明组长汇报了我的想法,他坚决支持,把工作室给我专用,他给我当后勤保障,需啥材料他采购供给,不参加放映,专心致志搞三镜头幻灯机研究制作。我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我没有任何三幻机的参考材料,只有脑中的记忆,有一台常用的单镜头机,边制图,边制作,由简单到制作,把我在发电厂三年学徒的技术都用上了,起早贪黑不休息的干,也把组长累坏了,说不清跑了多少趟五金商店釆购物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二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成功了!三镜头幻灯机在师直电影组自制诞生了!通过使用验证,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放映起来,红旗招展、五星闪光、致敬礼毕、鲜花开放、字幕渐换、幕底换彩等非常漂亮方便!我研制一台小型直交流两用,可折叠型,单镜头幻灯机,专供连队,小巧灵珑,使用携带方便,并以文化科名义组织技术人员,做了十台发给连队,开展基层幻灯宣传工作。这台三镜头幻灯机是唯一的一台可放大规格幻灯片的机子。同一个厂家制作的小规格的不同,小片规格机必须用感光胶片,做幻灯片是专用的。我做的这台机使用了多年,直到七九年我从部队转业时,还保存着。作者在调试自制的三镜头幻灯机
病后的考验制作三镜头幻灯机,对幻灯放映质量的改变和提高至关重要。我看到演出后,就产生了浓厚兴趣!领导的决心,同志们的支持,坚定了我的意志,一定要制作一台,为我所用,为电影队添彩!我每天起早贪黑在阴暗的工作室干活,整机设计、机件构成、制作步骤、所用器具,开始都要想到,并要尽快变为现实!我睡眠越来越少,饭量不断在减少,身体越来越瘦,我不能停止制作!仍坚持每日十几小時工作量,克服许多困难,在全队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三镜头机,达到机能要求。接着又为连队制做了小型交直两用单镜头幻灯机,都发挥很好宣传工具的作用!真有一种小车不倒只管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一天早晨,崔玉明组长发现我没去吃早飯,就到宿舍找我(我单人住在俱乐部耳房阴面房间)我还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他把我扶起来,我不敢深呼吸,走路很慢。我们去了师卫生营(同医院近邻)住了两天没见轻,又去了医院。经详细检查确珍为,肺门淋巴结核,二型胸膜炎,住进了肺结核科室。我住的室友有四人,其中有位二十三,四岁的病人,得的是化浓性胸膜炎,已经住了三年院了,还在住,从胸腔还能一次性抽出上百cc浓液!是可怕的一种病。科主任告诉了我的病情,还没到传染期,是轻型,吃吃药打打针好好休息,疗养一段就好啦!刚开始思想负担很大。随着不断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每天坚持走路锻炼。身休逐渐恢复健康,很快四个月过去了,病愈出院了。出院后,电影队对我很照顾。我已经超期服役了,得这种病就意味着返乡,我做好了思想准备。又过了一个月時间,领导批准我探亲假,让我沉入深思。我老家青岛即墨,我长兄大我十四,五岁,十三岁我母亲去世后,我大姐和二姐对我倍加关照,我上学放假都在两个姐姐家住,关怀倍致,没让我受半点委屈!母亲不在了,我同父亲及新娶的嫂子一起迁到鸡西定居生活。哥嫂供我念书,送我到电厂学徒,当兵……我选择哥嫂家探亲。父亲年去世,哥嫂后来从矿山辞职到鸡西市市郊菜队落户,以种菜为生。一家八口,免强糊口。探亲时,还见到了年同我一块调到炮团电影组的吴树春战友,从部队回到故乡,在一家大企业机关就职过的很好。还有团电影组朱茂春到文化局,工作也很好。等等,看到他们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生活很高兴!他们劝我回去,我若回去也差不了多少,即使回到原单位发电厂,也是髙工资!这些因素激活了我的思想!假期到了,我同往常一样工作,只等待复员那天。没想到的是,师医院调查我的病情,医院给回答“完全康复"。电影队又给我安排了新的工作。作者组织技工为连队制作小型幻灯机
附录:《46军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