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以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及全身多器官受累为特征,患病率约12/~39/。其中,90%患者为育龄期女性。SLE在任何年龄段均可被诊断,10岁以下儿童女性和男性患病率比(F∶M)约为1.2,育龄期F∶M显著增高至8~15,在老年人该比例逐渐下降至3。F∶M随年龄增长呈动态变化。多数男性SLE患者诊断疾病发生在20岁以前或更晚。
目前认为,男性SLE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基因染色体、性激素、胎儿发育阶段宫内性激素水平异常、免疫器官发育异常及工作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整体上,男性SLE患者的临床表现谱与女性相似,但在受累器官、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与女性存在差异。男性SLE治疗原则与女性患者相似,但在药物选择方面有区别。由此可见,男性与女性SLE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将男性SLE简单归入SLE,尤其与女性SLE不加区别的讨论或研究,存在不妥之处。实际上,对于性别差异较大的疾病,应基于其特征,改进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及健康管理。本综述对于男性SLE的临床特征及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
男性SLE病因及机制
SLE病因尚未明确,大量研究显示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等因素与本病有关。男性SLE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1
遗传及染色体因素
遗传因素在SLE易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普通人群相比,SLE患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增加了17倍。分析SLE患者的女性、男性和两性亲属受影响的相对危险度时发现,受影响的男性亲属往往有较高的相对危险度。应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发现60多种与SLE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基因位点BANK1、STAT4、BLK、TN-FAIP3、TNFSF4、IRF5和HLA的男女比例为9∶1。Xing等人研究证实了13q32是非洲裔美国人SLE的易感基因之一,且男性为高危人群。一项队列研究中评估SPP1多态性与SLE关联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SPP1基因可能与SLE的发展有关,尤其是在男性中。此外,TLR7基因的rs与男性SLE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尤其在中国及日本男性中。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7mRNA表达高于稳定期SLE患者和正常人。TLR7促进IFN-α、IL-6、IL-8、IL-10、TNF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SLE的发病。
SLE与性染色体异常有关。男性SLE患者的Klinefelte综合征发病率增加了14倍。Klinefelte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异常(染色体核型多为47,XXY)疾病,主要表现为睾丸硬小、类无睾症身材、男性乳腺发育、性功能障碍、不育等症状。减数分裂期间X染色体的不分离导致染色体核型含两条X(46+XX或47+XXY)。含两条X染色体发生SLE的概率是含一条X染色体(46+XY)SLE发病率的10倍,SLE部分易感性由X染色体剂量效应所致,而且,合并Klinefelter综合征的SLE患者与单纯SLE相比,前者时狼疮症状(不包括狼疮性肾炎)更为严重。
2
性激素
性激素被认为是SLE的重要发病因素。雌激素作用于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功能异常激活,使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而发病。男性以雄激素为主,雄激素被认为是SLE的保护因素。女性SLE患者的雄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那么男性SLE患者是否具有雄激素分泌不足的特征?这仍需进一步研究阐明。大多数男性SLE患者性腺功能正常,而疾病以及治疗副作用可导致性腺功能异常,影响雄激素的分泌。
雄激素参与了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过程。自身免疫调节基因位(AIRE)是一种在胸腺髓质上皮细胞中表达的转录调节因子,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中免疫耐受和阴性选择的关键因素。AIRE的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女性胸腺中的AIRE表达降低,尤其在青春期后。Zhu等发现雄激素受体与AIRE启动子结合并增加AIRE的表达,因此男性AIRE的表达增加。那么男性SLE患者是否发生AIRE的表达减少或雄激素及其受体异常?其机制是什么?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可为男性SLE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SLE患者胎儿发育阶段宫内性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参与了发病。Lutchmaya等发现,右手的2D∶4D(第二与第四个手指长度比)与羊水中雄激素与雌激素浓度比(FT/FE)之间呈负相关,并且与性别无关。男性SLE患者与正常男性、女性相比,前者右手的2D∶4D降低。间接证明了SLE患者产前宫内处于高雄激素、低雌激素环境。因此,男性2D∶4D降低可能会成为男性SLE的发病特征之一。
3
工作及生活习惯
紫外线可诱发或加重SLE。生活及工作中男性户外活动、接触紫外线的机会多于女性,而较少使用防晒霜。这一社会特性可能会增加男性SLE患者诱发与加重的几率,但目前缺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这值得进一步研究。紫外线使皮肤组织DNA结构发生改变,抑制DNA甲基化。但是,通过抑制DNA甲基化而引发SLE的具体机制仍未明确。紫外线还可激活Th2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减少Th1细胞,增加炎症介质。紫外线导致的表皮损伤可能会驱动全身的自身免疫反应,并可能诱发某些鼠模型的狼疮性肾炎。Ansel等研究发现,紫外线会导致BXSB雄性小鼠过早死亡,还会导致BXSB雄性小鼠血清dsDNA抗体产生、脾B细胞活性和肾小球炎症变化显著增加。这些机制可能参与了紫外线诱发或加重SLE。
4
微生物感染
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证明肠道微生物群在机体免疫系统、健康和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已发现发生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和SLE等疾病的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组成成分间比例发生改变。Manfredo等研究发现,鸡肠球菌(革兰氏阳性肠道致病菌)的感染会破坏肠道屏障的完整性,鸡肠球菌向肠系膜静脉、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移位。在SLE患者中观察到鸡肠球菌向肝脏的移位,血清学可检测到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该研究阐述了在鸡肠球菌这一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驱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但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这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发现可能为系统性红斑狼的的发病机制、性别差异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男性SLE临床表现
男女性SLE的临床表现谱有共同之处,但其差异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