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
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
杨洋(化名)
出院前一天
他像往常一样打算走出病房散散步
没想到,收获了一个惊喜
关于杨洋
科室医护人员有很多很多记忆
他们还用温暖的笔触
记录下了这些点滴
杨洋今年32岁,年3月28日,他医院就诊,住进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这之前,他就已经与病痛抗争了三年。以下是医护人员写给杨洋的话——
初见杨洋,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一个阳光的大男孩,但因为饱受病痛折磨,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焦虑。
他曾因结核性胸膜炎因未规律治疗,导致所形成的胸腔积液未能很好的吸收,从而形成了顽固性的胸水。而双肺纤维板形成伴钙化,限制了通气,就好像给肺装了个铁桶,空气吸不进去也呼不出来。且因胸膜黏连牵扯气道,导致气道塌陷,从而加重了呼吸困难。入院时已有很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
身体上的巨大痛苦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创伤,也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忧郁。
他的病情成了一个难题,医院后从四川攀枝花抱着最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何勇主任、曹国强副主任、李昆霖主治医师非常重视,先医院五次多学科会诊讨论他的诊疗方案。他的感染不好控制,痰一直很多,胸水也从未间断,病情反复,期间,经历了三次气管插管,有创辅助通气,最终进行了气管切开,有很长一段时间,二氧化碳难以控制,李江华医生、赵茜医生每天都给他进行纤支镜吸痰,促进痰液引流,因气道塌陷,做了两次球囊扩张,而顽固性的胸水也让他经历了多次安插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痛苦。坚定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与病魔抗争,医生每天守着杨洋行脱机训练,从开始每次机脱五分钟渐渐过渡到仅夜间使用呼吸机再到吸氧已可维持氧合,同时护理组根据病情制定了针对杨洋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天定时按照计划进行肺康复、肢体康复训练,每周进行小结并根据病情制定下周训练方案。我们同杨洋一起坚持着、努力着。
杨洋曾无数次给我们说起他还健康的时候,他会聊那时候的生活,那时候的爱好,那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人,他念叨最多的,是家里刚满2岁的孩子和一直照顾他的家人。
初到大坪的时候,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重病缠身,家人每天只能探望半小时,杨洋的焦虑不安溢于言表。那会儿,陪在他身边的就只有我们,怎么才能让他开心一点呢?
于是,我们纷纷和杨洋互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