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四大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褥疮、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脾胃为后天之本,没有充足营养,身体机能势必出问题。胃肠功能紊乱最常见的症状为便秘。临床治疗除了常见润肠通便的中成药外,中药治疗也是不错选择。摘取两则案例,分享如下。
杨某,男,42岁,
车祸致腰3-5椎体压缩骨折。四天未排便,伴腹痛、腹胀。
检查:低热37.8,汗出,口干,食欲减退,舌紫红,苔干黄,脉弦细略数。证属外伤瘀阻,气滞化热,肺气不通,治以活血祛瘀,清热通便,抵挡汤加甘草。
水蛭、桃仁各10g,虻虫6g,大黄12g,甘草5g。
服药三小时后即排便,质软。服第2次药后再次排便,腹痛腹胀消失,热退,思饮食,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改用沙参麦冬汤加丹参、当归善后。
抵挡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为治疗太阳蓄血证的方剂。(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抵当汤方水蛭30个(熬)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沙参麦冬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主治燥伤肺胃或肺胃阴津不足,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临床上用于气管炎、肺结核、胸膜炎、慢性咽炎等属于肺胃阴伤者。
沙参三钱(15g)、玉竹二钱(10g)、生甘草一钱(6g)、冬桑叶一钱五分(10g)、麦冬三钱(15g)、生扁豆一钱五分(10g)、花粉一钱五分(10g)。
另有一则医案。
范某,男,63岁,痔疮术后大便困难,登三层楼即觉气喘,平日心慌气短,双膝酸软,此症为心肾阴亏,血虚肠燥之象。治以养心培肾,养血润燥。
柏子仁24g、生地30g、枣仁30g、丹参20g、天冬30g、麦冬30g、茯神、牛膝20g、肉苁蓉20g、何首乌30g、枸杞20g、知母18g、郁李仁18g、当归30g、火麻仁30g、苏子15g、黑芝麻21g、山药30g,甘草9g。共药为丸,每次9g,一日三次。
服药3月后,自觉胸闷气短症状消失,大便仍不通畅。
柏子仁24g、丹参30g、生地黄30g、麦冬30g、白芍30g、枣皮24g、肉苁蓉21g、菟丝子30g、枸杞子30g、女贞子18g、郁李仁18g、火麻仁18g、桃仁12g、苏子15g、当归30g、黑芝麻21g,党参30g、甘草9g。
每次9g,一日三次,服用半年后可以跑上楼,大便通畅,要求再巩固疗效。
柏子仁24g、丹参30g、生地黄30g、枣仁24g、麦冬30g、天冬24g、肉苁蓉30g、何首乌30g、女贞子20g、菟丝子20g、火麻仁18g、郁李仁18g、杏仁12g、苏12g、莱菔子30g,党参30g、山药30g、甘草9g。
肾水不足则膝关节酸软,即出现心累,稍微从事体力劳动即觉气喘等心阴不足症状,心阳偏亢。肾司二便,阴液不足,大肠已干涩,复加失血,血亏则肠内燥,发为便秘。
枣仁、茯神、天冬、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知母、山药以养心肾之阴。
当归、何首乌、生地黄、何首乌、白芍、枣皮、女贞子、丹参以生血。
党参、茯神、甘草以助气。
柏子仁、火麻仁、郁李仁黑芝麻以润肠,牛膝、莱菔子以下其热。共奏养心培肾、滋血润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