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与五脏的关系
《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难经·四十难》说:“肺主声,令耳闻声。” 《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厘正按摩要述》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进一步将耳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耳与经络的关系
手阳明别络入耳中;手太阳经由目锐眦入耳中;手少阳经支脉入耳中;足少阳经下耳后,支脉入耳中;足阳明经上耳前;足太阳的支脉至耳上角。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 唐代孙思邈指出“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耳穴压豆疗法的常见适应症
胆石症
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穴位。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失眠
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穴位。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对准穴位贴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支气管哮喘
取耳穴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位,将药籽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腹痛
取耳穴脾俞点,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冠心病
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嘱患者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40次,5天交换1次,10天为1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高血压
取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穴位,每次按揉各穴3-5分钟,每日按压3次,每隔3日换压对侧穴位,1个月为1疗程。功能降血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眩晕
主穴:内耳、枕、脑点、神门、交感穴位。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穴位;气血亏虚加脾、胃、肾穴位;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穴位;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穴位;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穴位。每穴1粒,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功能滋阴潜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主治各型眩晕。腰痛
耳穴腰、肾、肝、神门等穴位,按耳穴压豆法操作,3天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功能补养肝肾,主治肾虚腰痛。月经不调
主穴:肾、子宫附件、盆腔、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卵巢穴位。配穴:膈、心、肝、脾、腰痛点穴位。每日按压3-4次,每次15-20分钟。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连贴两个疗程,间隔半个月可继续贴。功能凉血活血、调经止血。主治月经过多的月经不调。痛经
取穴子宫、肝、胆、肾、腹、内分泌、肾上腺、降压沟穴位。每日按压10次以上,越痛越按。功能调经止痛。主治各种痛经。〖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3.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4.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者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