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知识
结核病是历史上患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对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危害。对个人:结核病人会逐渐失去劳动能力,影响学业、生活、甚至将来的工作,心理压力大,还增加个人的经济损失。如不能坚持早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可能治疗失败,造成耐药而难以治愈,甚至死亡。对家庭:增加经济负担、生活负担还有很大的感染机会。对社会:疾病的认识让人心惶惶,增加国家的负担、影响其可持续发展。而结核病中肺结核是具有传染性的,也是最为多见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如何才能切实有效的预防肺结核。
1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人们对结核病产生了很强的恐惧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已经研制出十数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任何器官,也就是说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但结核杆菌主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行传播,所以在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发生肺结核者占绝大多数。因此,“防控结核,人人有责”。
2
二、 肺结核有哪些常见症状
肺结核病的早期与其他疾病一样,由于病变小而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有了症状,也是一些很普通的症状,没有很明显的特点,病人和医生容易忽略。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超过3周;发热或胸痛超过3周;咯血。有了上述症状后,就是一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最好先到结核病防治医院检查。除了做胸部X线检查外,一定要作痰结核菌检查。因为检出结核菌就说明找到了病原体,就可以确诊了。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愈肺结核病的首要条件。但是除了常见的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典型肺结核病症状之外,还有几个不典型的表现:
1、长期低热、久咳不愈3~4周以上,并经常规治疗无好转;
2、久治不愈的皮肤伤口感染,特别是肛周脓肿,腋下、颈部有包块;
3、产后高热不退,经常规治疗无好转的月经紊乱、闭经;
4、大咳血且不易停止;
5、大量胸腔积液、脓气胸,特别是以前曾患过肺结核又出现上述症状。
3
三、肺结核的危害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您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您的工作、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您的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您的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
4
四、结核病是如何感染、发病和传染的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通常无任何症状,但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病。
5
五、如何预防结核病
1、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3、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痰要用纸包好焚烧,不要随地吐痰。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4、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结核病五大误区要警惕
说起结核病,大多数人的反应可能是“嗯,听说过”,或者“现在还有结核病吗?”作为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在人们的认识中仍然存在诸多误区,比如症状认识不清,误认为是感冒气管炎;或是由于其传染性而过度恐惧传染等。今天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在此之际,有关专家提醒,对于结核病,我们既不能放松警惕,也不要过度担心,一定要在认识其疾病特性、症状表现及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应对,科学防治。
误区一:“结核病很少见了”
目前,不少人对“结核病”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中最大的误区就是“结核病很少见了”。对此,医院结核二科主任王海宾表示,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条件提高、防病意识增强,不可否认结核病的发病得到了控制;不过,由于对结核病的认识不充分,再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加重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有的地区结核病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因此,王主任提醒,目前对结核病的防治仍不能掉以轻心,大众应了解掌握一些相关的防病知识,避免发病。
误区二:“咳嗽就是感冒或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是特异性的,像其他一些呼吸道疾病也可以见到。而且由于很少想到结核病的可能性,大多数患者甚至医生一见到咳嗽、咳痰症状就习惯性的认为是感冒或气管炎等常见呼吸道疾病,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王主任提醒,如果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且症状持续超过2周,就一定要做做胸部X线检查和查痰,以排除结核疾病。
误区三:“得了结核就治不了”
随着治疗水平和检查手段的提高,现在结核病一般都能很快明确诊断,并可提供有效治疗,所以王主任提醒患者虽然要重视结核病的诊治,但更要有治疗康复的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王主任指出,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只要能和医生很好配合,有信心,有毅力坚持规律用药,除非耐多药或不能耐受药物副反应者,95%以上的肺结核病人是可以治愈的。
误区四:“接触了肺结核病人就会得结核病”
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王主任指出,开放性肺结核(主要指涂阳和空洞性肺结核)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病等)则不具有传染性。此外,结核杆菌侵入体内,潜伏期约4~8周,仅于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在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一生发生结核病的机会仅为5—10%,所以普通人不必过于担心接触传染结核病。若是密切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可以预防用药或观察,并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必过于担惊受怕。
误区五:“肺结核用药控制无症状了就等于治愈了”
肺结核是比较常见的结核病,患病医院或机构诊治,早发现、早治疗。如果能坚持规范治疗,一般在治疗1-2个月后,大多数患者就不存在任何不适症状了。此时,患者最易掉以轻心,误认为结核已经治愈而擅自不规律用药,甚至停药。王主任提醒,没有症状并不等于已经治愈,结核病的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全程用药,直至满疗程方可停药;若私自停药不仅会造成病情反复,还可能导致耐药发生,导致结核复治、难治,影响治疗效果。此外在出院后,也要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结核病人最好单处一室隔离;外出戴口罩,讲话要同对方保持1.5米以上距离,不随地吐痰;室内经常通风,衣、被经常清洗、曝晒;注意补充高热能、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等;生活有常,戒烟酒,劳逸适度;保持乐观情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