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HighFever)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下面关于高热的急救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于高热的急救处理方法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患儿衣领,平放床上使之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家长搂抱、按压或颠摇患者),清除其口鼻分泌物,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填于其上下齿之间,以防咬破唇舌。必要时用舌钳把舌拉出,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儿喂药,防止窒息。
2、改善组织缺氧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加之耗氧增加,导致组织缺氧。脑组织缺氧时,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致使惊厥加重,缺氧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及预后均有一定影响,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适当提高氧流量,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
3、如果孩子因为高热的原因而引发了惊厥现象的话,那么就要尽快的给孩子降温,让孩子多喝水,期间也要注意给孩子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这样下来孩子的疾病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同时也要注意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做好生活的护理,不能给孩子改太厚的被子,这样孩子的高烧会更严重。
孩子高烧不退怎么办?
(1)首先判断婴幼儿高热期间“有无明显的呼吸适”和“消化道症状”。
(2)如果是感冒发烧,一定要记住,给孩子体内补充充足水分,这样退热药才能起作用。
当孩子发烧较高时,以下物理退烧方法可让孩子舒服一些:
1、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
2、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温水拭浴:用温水(37℃左右)擦拭颈部、四肢、腋窝。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小孩生病发烧注意事项
1、38.5℃以下不要紧的,但不能掉以轻心。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随时测量孩子的体温,经常喂孩子水。要保持室内通风。
2、温度在38.5℃—39.5℃之间,按说明书吃退烧药。药吃一下10分钟后,给孩子加衣服。半个小时之后,脱掉多穿的这些衣物,用温水给孩子擦身子,会看到汗马上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孩子的体温就会慢慢的降。
3、发烧本身就是孩子体内有病毒,孩子自身也在抵抗病毒,一次是不会解决问题的。4—6个小时之内温度还是会再上去的,可以继续前面的第二步。
4、基本4—6次之后,孩子的温度就被控制住了。
5、发烧39.5℃以上,医院,4—8小时之内不会对大脑有损伤,但时间越长对孩子越不好。
高热的概述
发热与病情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婴幼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强,即使体温高达40℃,一般情况仍相当好,热退后很快恢复。相反,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体温可不高甚或不升。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骤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常常反映有严重疾病存在。
热型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双峰热等,在一定范围内,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小儿对疾病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其热型的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与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热型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热型的特点,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使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因此,如发热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于降温治疗。但是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高热的病因
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长期高热
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高热是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
高热的生理反应
发热是人体患病时常见的病理生理反应。不同的疾病,在发热时常有不同的其他症状,大体地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发热伴寒战,可能是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败血症等。
2.发热伴咳嗽、吐痰、胸痛、气喘等,可能是肺炎、胸膜炎、肺结核或肺脓肿。
3.发热伴头痛、呕吐,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4.发热伴上腹痛、恶心、呕吐,可能是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等。
5.发热伴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
6.发热伴右上腹痛、厌食或黄疸等可以是病毒性肝炎或胆囊炎。
7.发热伴关节肿痛,可能是风湿热或败血症等。
8.发热伴腰痛、尿急、尿刺痛,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结核等。
9.发热伴有局部红肿、压痛,可能是脓肿、软组织感染等。
10.间歇性发热伴寒战、畏寒、大汗等,可能是疟疾或伤寒等病。
11.发热伴皮下出血及粘膜出血,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热、重症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或急性白血病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