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输卵管、子宫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输卵管是卵子和精子结合、受精的场所,子宫则是孕育胎儿的器官。一个月经周期实质上是一个卵泡生长发育和消亡的过程。这一过程受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的调节。月经来潮后,该系统中的下丘脑、垂体传达信息,调控卵巢上卵泡生长、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当卵泡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通常直径达18mm以上时,卵泡成熟了。此时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量也逐渐增加到一定水平,调控系统于是下达排卵指令,完成排卵过程。
排卵后,卵泡破裂口闭合,形成黄体。黄体分泌雌、孕激素。随着卵巢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内膜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排卵前,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形成并增多。排卵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水肿,分泌糖原,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如果卵子未受精或受精卵着床失败,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月经周期始自月经的第一天。一般人的月经周期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那么您的卵巢排卵期在月经周期的哪一天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卵泡的发育和激素的分泌情况,寻找排卵的种种迹象,确定排卵的时间。
其实,怀孕就是源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育龄女性一个月经周期内只有一次优势卵泡排放的机会,因此,能否预知排卵期直接影响着未来妈妈们的怀孕机会。而监测排卵期的方法很多,有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检查、B超监测卵泡等等,曾女士在我们梁医生的监测排卵指导同房下,顺利的怀上了宝宝。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监测排卵的方法有哪些吧。常见测定排卵的方法:1.月经周期推算法育龄妇女一般每月排一个优势卵,由左右两侧卵巢交替排出,或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排卵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中间,即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卵子能存活24小时左右,精子在女性体内能存活36-72小时,在排卵期连续同房或排卵的隔日同房有助于受孕。但是排卵受环境、情绪、身体健康状况、性生活、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排卵可以提前或推迟。单纯根据月经周期推算,往往不能确定排卵日期。尤其是月经周期不规律,下次月经来潮的日期不好预计的女性,必须求助于其他方法。2.基础体温检测法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这是由于排卵后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具有升高体温的作用,能使体温升高0.2-0.4℃,并且维持12-14天。在清晨刚睡醒还没有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测量舌下体温5分钟。未排卵前的体温持续在36.5℃左右,波动范围在0.1℃之内。排卵后体温很快升高0.2-0.4℃左右,进入高温期,即黄体期。这种高温会持续12-14天左右。长期从事夜间工作的人群,需要休息6-8小时后监测。基础体温监测简单、方便。缺点是只能由上一月的情况推测和估计排卵期,并且基础体温受情绪、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误差,给确定排卵期带来困难。
3.宫颈粘液检查法雌激素会使宫颈粘液分泌增加,以利于精子运动和存活。所以,排卵前随着雌激素分泌增加,宫颈粘液由开始的微量出现,清澈透明,逐渐增多,到排卵日粘液量最多,并扩散至阴道和外阴部,使其潮湿、润滑。一般认为排卵日的宫颈粘液清澈透明、呈蛋清状,拉丝度长达10cm以上。排卵后,宫颈分泌物量逐渐减少,转为浑浊浓稠。月经过后几天,女性雌激素水平低,宫颈粘液量少,阴道和外阴部干燥。4.尿LH试纸检测法卵泡生长成熟后,雌激素分泌增加到一定程度,诱发血促黄体生成素(简称LH)生成,诱导排卵。血LH峰通常在清晨出现,尿中LH峰较血中的晚6-8小时,因此,检测尿LH应在下午2点后,晚7-8时之前。尿LH测定的结果对液体摄入量和测定时间非常敏感,但没必要限制液体摄入量,最好在测试前短时间内避免大量饮水。通常在月经后第11-12天用尿LH排卵纸进行测试。测试时将试纸箭头所指的一端浸入尿液中,保持20秒钟后取出,其后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确定测试结果。当出现微弱阳性后,每隔6-8小时检测一次,若测到强阳性,预示将要排卵。排卵一般发生在出现强阳性的24-48小时内,此时连续2天同房,妊娠率高。但是尿LH峰持续时间较短,仅在24小时左右,只有排卵前能检测到。因此,在预计快排卵的时候检测,效果最好。5.观察排卵痛法在两次月经中间,有些女性会感受到下腹疼痛,被称为“排卵痛”。排卵痛是卵子从卵巢里排出引发的疼痛感,是排卵的一种信号,通常出现在排卵前2-3小时或排卵时。有些人会感觉突然左下腹或右下腹痛,有些人感觉像是抽筋或岔气。敏感的人在排卵的前一天就能感觉到,在排卵时疼痛加剧,并持续30分钟到3小时。疼痛的部位绝大多数在左、右下腹部,个别人耻骨上方附近有疼痛感。一般情况下,排卵痛不易被察觉,但是如果鐧界櫆椋庤兘褰诲簳娌诲ソ鍚?鍖椾含鍝釜鍖婚櫌娌荤櫧鐧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