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户穴qigravehugra

气户穴

1拼音

qìhù

2英文参考

QìhùST13[中国针灸学词典]

EnergyGat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ihu[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ìhù[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S1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ST1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3概述穴位气户汉语拼音Qihu罗马拼音Chihu美国英译名EnergyWindow各国代号中国ST13日本13法国莫兰特氏E13富耶氏德国M13英国S13美国St13

气户为经穴名(QìhùST13)[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1]。气指空气,户即门户,气户穴在肺之上端,平云门穴,喻之为气出入肺部的门户[1]。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咳嗽,气喘,吐血,哮喘,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逆,胸胁疼痛,胸胁胀满,食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瘿瘤,瘰疬,胸膜炎,肋软骨炎等。

4出处

《针灸甲乙经》:气户,在巨骨下,俞府两旁各二寸陷者中。

5穴名解

气指空气,户即门户,气户穴在肺之上端,平云门穴,喻之为气出入肺部的门户[1]。

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针灸甲乙经》:“口鼻者,气之门户也。”鼻为肺窍,口为胃窍,是穴主治咳逆上气、喘不得卧、食不知味,因名气户。又以本穴内通乳腺,故能治乳痈初起。以其治症当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故名“气户”。《针灸甲乙经》云:“胸胁支满,喘满上气,呼吸肩息…气户主之。”取之有宣肺理气之功,气息出入得利,故名气户。[2]

6所属部位

胸[3]

7气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气户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4]。

气户位于胸部,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4寸处[5]。

气户位于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1]。

气户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气户穴的位置

气户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气户穴的位置(肌肉)

气户穴的位置(骨骼、内脏)

[返回]8取法

仰卧位,在乳中线上,当锁骨中线与第1肋骨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气户位于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1]。

仰卧位,当乳头直上与锁骨交点下缘处取穴[6]。

快速取穴:正坐仰靠,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7]。

9穴位解剖9.1层次解剖

气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上方有锁骨下静脉。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皮肤由锁骨上神经中间神经和内侧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胸大肌的锁骨头及其深面的锁骨下肌,后肌由锁骨下神经支配,它的深面是胸膜顶及肺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1]。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第1肋间外肌[8]。

9.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分布[8]。

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并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通过,上方为锁骨下静脉[5]。

10气户穴的功效与作用

气户有理气宽胸,止咳平喘的作用。

气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1]。

气户穴在肺之上部,平云门穴,与云门意义相同。本穴治证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有消热宽胸之功,主治咳逆上气、喘不得卧、胸背痛不得息、胸胁支满、喘息、食不知味等症。[2]

11主治病症

气户穴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咳嗽,气喘,吐血,哮喘,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逆,胸胁疼痛,胸胁胀满,食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瘿瘤,瘰疬,胸膜炎,肋软骨炎等。

气户穴主治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8]。

气户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血,呃逆等[5]。

气户主要用于治疗胸、肺等疾患:如哮喘、咳逆、吐血、胸胁疼痛、胀满、食噎[1]。

现代又多用气户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等[1]。

气户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胸胁胀满;瘿瘤,瘰疬;呃逆[6]。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

其它: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12刺灸法12.1刺法

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8]。

一般斜刺0.3~0.5寸[1][5],不宜深刺[5]。

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6]。

注意: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12.2灸法

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1]。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3配伍

气户配云门、天府、神门,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喘逆上气,呼吸肩息。

气户配云门、天府,治喘逆[6]。

气户配人迎、扶突,治瘰疬[6]。

气户配华盖,有宽胸利气的作用,治胁肋疼痛[6]。

14特效按摩

按摩时用双手食指指端点按气户,以上胸部有胀痛感为宜,可通乳腺治乳痈,治打嗝上气[7]。

15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喘满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气户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气户、云门、天府、神门主喘逆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针灸大成》:主咳逆上气,胸背痛,咳不得息,不知味,胸胁支满,喘急。主息奔,胸满,喘急。

16参考资料

^[1]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8.

^[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5]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7]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8]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1.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moyanazz.com/xmyff/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