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9日凌晨,我科收住一名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男性患者,在科主任杨常立主任带领,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准备,完善检查,于当日急诊手术治疗,经积极救治,至12日,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报告如下:
患者高某,男,39岁,主诉“肛缘肿物肿胀疼痛4天,破溃流脓1天”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效果一般,入院时查体可见肛周右侧至臀部有一巨大肿块距肛缘15cm内,蔓延至阴囊处至双侧腹股沟处,阴囊明显水肿;肛周皮肤,阴囊中下部及双侧腹股沟皮肤呈明显红肿,水肿明显,中央部破溃,内有坏死组织,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气味恶臭;指诊肛周皮肤压痛,肛周及会阴部以及阴囊处扪及肿块,有黄色脓液流出,有广泛捻发音,肛管括约肌张力明显降低,肛管直肠环张力降低,可纳入3指。
辅助检查:电解质:钾4.20mmol/L;钠.6mmol/L;氯91.8mmol/L;钙2.41mmol/L血常规:白细胞22.^9/L;红细胞5.37*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7.5%;淋巴细胞计数0.60*10^9/L;四测:T36.1℃P次/分R22次/分Bp/81mmHg患者自行口服解热止疼类药物,压制体温,大汗淋漓。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患者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肛周以及会阴部、阴囊、腹股沟),该病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发病速度快,皮肤感染面积大,发病迅速,若感染不能控制,预后极差,甚至危及生命。本病主要治疗措施为尽快手术清创引流,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炎,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
坏死性筋膜炎的科普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是国际上公认的十大恐怖怪病之一,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快,死亡率高,目前,对于此类疾病还没发现有效的治疗方式。
发病原因1、感染性疾病,如肛周脓肿、肛瘘、痔疮、肛裂。
2、手术、损伤、异物,如会阴部、子宫、附件及腹部手术等。
3、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肿瘤、动脉硬化、长期卧床病人、酒精中毒等。
4、药物注射、输液。
5、也见于败血症、虫咬伤、药物流产。
6、其它,如营养不良、放疗、肾功能衰竭、器质性心病、肝硬化、红斑狼疮等也可诱发坏死性筋膜炎。
病理解读1、皮肤筋膜大面积坏死
在全身或局部组织出现免疫损害后,多种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需氧菌先消耗组织中的氧气,使氧还电势降低,体系还原性增强。同时细菌分泌的酶将组织中的过氧化氢分解,创造出适宜厌氧菌生存繁殖的少氧环境。由于细菌及毒素的作用引起浅筋膜炎症。目前(21世纪初)认为多种细菌均可产生透明质酸酶、肝素酶等加速了血管内凝血,是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循环及淋巴回流障碍。酶可以分解、破坏组织,使病变沿皮下间隙迅速向周围扩散,引起感染组织广泛性地炎症充血、水肿,继而皮肤和皮下的小血管网发生炎性栓塞,组织营养障碍导致皮肤缺血性坑道样坏死甚至发生环行坏死。这种进程进展极为迅速,每小时扩散约1英寸。NF病灶仅侵犯皮肤、皮下组织,一般不侵犯肌层。
2、渗出液恶臭
坏死性筋膜炎病变迅速坏死液化,液体从破溃创口渗出,渗出液污黑、恶臭难闻,液体可随皮下间隙向外扩散,从而使病变迅速扩散。
3、捻发音
坏死性筋病灶内细菌繁殖及组织坏死液化产生气体,气体充盈皮下间隙。因此在触及病变皮下时可有捻发音。气体及液体中有大量的细菌可迅速通过皮下间隙向外扩散。
4、镜检所见
可见血管壁有明显的炎性表现,真皮层深部和筋膜中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受累筋膜内血管有纤维性栓塞,动静脉壁出现纤维素性坏死,革兰染色可在破坏的筋膜和真皮中发现病原菌肌肉无损害的表现。
六条诊断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皮下浅筋膜的广泛性坏死伴广泛潜行的坑道,向周围组织内扩散。
2.中度至重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伴神志改变。
3.未累及肌肉。
4.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
5.无重要血管阻塞情况。
6.清创组织病检发现有广泛白细胞浸润,筋膜和邻近组织灶性坏死和微血管栓塞。
治疗坏死性筋膜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彻底扩创手术,充分切开潜行皮缘,切除坏死组织,包括坏死的皮下脂肪组织或浅筋膜,但皮肤通常可以保留。伤口敞开,用3%过氧化氢或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用纱布疏松填塞,或插数根聚乙烯导管在术后进行灌洗。也有人建议用羧苄青霉素或0.5%甲硝唑溶液冲洗。术后勤换药加速坏死组织脱落,发现有坏死组织需再次扩创。换药时应重复细菌培养以早期发现继发性细菌例如绿脓假单胞菌、粘液沙雷氏菌或念珠菌。坏死性筋膜炎的致病菌包括肠杆菌属、肠球菌属和厌氧性链球菌和类杆菌属,应联合用药,采用氨苄青霉素以控制肠球菌和厌氧性链球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