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烨华经验谈一针二烧三放血,博采众

包烨华经验谈

一针二烧三放血,博采众法愈“蛇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现代人患此疾病往往是选择皮肤科进行诊治,而在包氏的门诊里却经常可以看到此类疾病的患者,他们或是慕名求治或是皮肤科会诊病人。

祖国传统医学对该病早有记载,而且治疗经验之多令今人叹为观止,仅病名就有“蛇丹”、“蛇串疮”、“蛇窠疮”、“蜘蛛疮”、“火带疮”、“缠腰火丹”等,然而古医籍记载虽丰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包氏在阅览大量古籍,挖掘前人经验同时做到了师古不泥,将古人经验与现代医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实为衷中参西之典范。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地挖掘古医家经验,紧跟现代医学前沿形成了包氏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独特经验。

所谓“一针”包括毫针、电针、火针疗法;“二烧”指贴棉灸、壮医药线点灸;“三放血”是龙眼穴点刺放血、夹脊压痛刺络放血。

首诊患者重鉴别诊断,这是她反复强调的。带状疱疹在未发疱疹之前往往被误诊为颈、肩、腰痛,肋间神经痛等针灸科常见疾病,还有像心肌梗死、阑尾炎、胸膜炎、尿路结石等疾患。若确诊为带状疱疹则嘱患者同时接受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等疗法。

带状疱疹的疱疹期,须予疱疹区贴棉灸疗法。医生将医用脱脂棉撕成薄如蝉翼状,面积大小以发疹范围而定,面积大时可分成2或3次进行,将药棉贴压在疱疹部位,然后点燃药棉边缘,使火焰一燃而灭,自蛇头部位依次灸至蛇尾(蛇头即疱疹首发部位,蛇尾为疱疹后发部位),根据病情轻重每部位可灸2至3遍。每天1次,烧至疱疹结痂为止。此法可以热引热、去火散结、消肿止痛,可明显加快疱疹结痂。若患者畏惧贴棉灸则以壮医药线点灸莲花穴代替,同时结合辩证选穴、疱疹区围刺、夹脊节段定位压痛深刺、龙眼穴放血。每一种疗法又包含诸多,辨证选穴须依症而定,但患者是否大便通畅、是否口苦却是每诊必问,带状疱疹最困扰患者的就是疼痛,包氏临症发现腑气不通与口苦不减的患者疼痛即不易缓解,因此腑气不通须泻支沟,口苦不减泻行间、侠溪;疱疹区围刺,先针蛇头、蛇尾,继则毫针沿皮向疱疹中心围刺;夹脊节段定位压痛深刺既是治疗亦是判断预后的一个指征,因为带状疱疹病毒是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包氏将该特点与夹脊穴有机结合,依据疱疹的分布区域判断背部病损部位的神经根节段,然后在触诊压痛处深刺至1.2寸左右,起针后在该穴刺络拔罐,每诊触诊均需与上一次对比,若压痛程度逐渐降低则预后佳,疱疹区痛甚则夹脊压痛深刺后连接2/Hz频率电针镇痛;治疗最后予龙眼穴点刺放血,该穴位于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尺侧赤白肉际交界处,选用小号三棱针(1.6mm×6.5mm),取患侧穴位快速点刺出血,后双手相对挤压穴位上下,血色往往发黑,血色转红则止,一般出血量3~5mL。龙眼穴为经外奇穴,位于小肠经脉线上,刺之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小肠与心经相表里,心经属火,主血脉。龙眼穴放血,能泻心火而清血热。此法为金针王乐亭老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用穴,具有显著镇痛效果,临症单独使用该穴亦有很好的止痛之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遗留下来的疼痛。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严重者影响了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因此很多患者就诊时其实已经同时伴有了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的问题,包氏即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去掉贴棉灸,配合中镇六穴以镇静安神。中镇六穴由体穴和耳穴组成,体穴:神门(双)、迎香(双)、足三里(双);耳穴:神门、心、肺。两耳轮换使用;然后配合火针点刺夹脊压痛、疼痛点及疱疹损害处,针后嘱患者针眼处24小时不可沾水,避免感染。带状疱疹发病多与正气虚弱有关,故老年体弱者常遗留后遗神经痛。包氏认为人体阳气不足,阳不化气,水气内停,阻滞经脉,不通则痛是本病的主要病机。针对带状疱疹的这种病机,选择集毫针、艾灸之功效于一身的火针治疗本病。火针既善借助火力强开其门,使壅结的邪气直接外泄,同时又可温助人体阳气温通经脉,助血气运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已有资料表明:火针局部烧灼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增强局部非持异性防御机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故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点这里可以看到带状疱疹的治疗

点这里可以看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包烨华主任医师每周一、三、五上午针灸科门诊坐诊

鸣谢:

小编:刘小平住院医师

审核:包烨华主任医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moyanazz.com/xmyff/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