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膜炎是牛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伴有大量流泪,眼结膜明显肿胀,角膜浑浊呈淡蓝色或灰白色,严重者发生溃疡,形成斑痕或角膜翳,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往往引起失明。
20多年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病68例,治愈66例,治愈率达97%。
病因:主要是异物刺激,如风沙、灰尘、芒刺、花粉及化学药品进入眼内;其次是机械损伤,如鞭打、摩擦或异物刺入眼内;某些传染病,如流感、恶性卡他热、混睛虫病、传染性结膜炎等疾病也可继发或并发角膜炎。
症状:病初患眼羞明流泪,眼结膜肿胀,疼痛,尔后角膜凸起,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表面粗糙,角膜上出现点状、棒状或云雾状灰白色或淡蓝色浑浊,严重者角膜增厚遮住眼睛,有的发生溃疡,形成斑痕或角膜翳,往往引起失明。有的伴有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治疗: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及眼科检查即可确诊。
为加速浑浊吸收,可于眼睑皮下注射自家血2~3ml眼球结膜下注射。
西药可以使用安疼定10毫升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各10毫升,青霉素万3支每天注射一次,注意射器留5毫升点眼每日二次连续七天。中药可使用决明散每日一剂连服五天。
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肺疫,是由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传染性肺炎。
本病曾在许多国家的牛群中发生并造成巨大损失。在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亚洲还有一些国家存在本病。年前,我国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一些地区时有本病发生和流行后,由于成功地研制出了有效的牛肺疫弱毒疫苗,结合严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已于年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此病。
病原
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过去经常用的名称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支原体多形,可呈球菌样、丝状、螺旋体与颗粒状。细胞的基本形状以球菌样为主,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在加有血清的肉汤琼脂可生长成典型菌落。
支原体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不强。暴露在空气中,特别在直射日光下,几小时即失去毒力。干燥、高温都可使其迅速死亡,但在病肺组织冻结状态,能保持毒力1年以上,培养物冻干可保存毒力数年,对化学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龙胆紫则有抵抗力。
本病易感动物主要是牦牛、奶牛、黄牛、水牛、犏牛、驯鹿绵羊羚羊。各种牛对本病的易感性,依其品种、生活方式及个体抵抗力不同而有区别,发病率为60%~70%,病死率约30%~50%,山羊、绵羊及骆驼在自然情况下不易感染,其他动物及人无易感性。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带菌牛。据报道,病牛康复15个月甚至2~3年后还能感染健牛。病原体主要由呼吸道随飞沫排出,也可由尿及乳汁排出,在产犊时还可由子宫渗出物中排出。自然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当传染源进入健康牛群时,咳出的飞沫首先被邻近牛只吸人而感染,再由新传染源逐渐扩散。通过被病牛尿污染的饲料、干草,牛可经口感染。年龄、性别、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对易感性无影响。饲养管理条件差、畜舍拥挤,可以促进本病的流行。牛群中流行本病时,流行过程常拖延甚久。舍饲者一般在数周后病情逐渐明显,全群患病要经过数月。带菌牛进人易感牛群,常引起本病的急性暴发,以后转为地方性流行。
临床症状
短则8天,长可达4个月。症状发展缓慢者,常是在清晨冷空气或冷饮刺激或运动时,发生短干咳嗽,初始咳嗽次数不多而逐渐增多,继之食欲减退,反刍迟缓,泌乳减少,此症状易被忽视。症状发展迅速者则以体温升高0.5~1℃开始。随病程发展,症状逐渐明显。按其经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急性型症状明显而有特征性,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干咳,呼吸加快而有呻吟声,鼻孔扩张,前肢外展,呼吸极度困难。由于胸部疼痛不愿行动或下卧,呈腹式呼吸。咳嗽逐渐频繁,常是带有疼痛短咳,咳声弱而无力,低沉而潮湿。有时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可视黏膜发绀。呼吸困难加重后,叩诊胸部,患侧肩胛骨后有浊音或实音区,上界为一水平线或微凸曲线。听诊患部,可听到湿性罗音,肺泡音减弱乃至消失,代之以支气管呼吸音,无病变部分则呼吸音增强,有胸膜炎发生时,则可听到摩擦音,叩诊可引起疼痛。
病后期,心脏常衰弱;脉搏细弱而快,每分钟可达80~次,有时因胸腔积液,只能听到微弱心音或不能听到。此外还可见到胸下部及肉垂水肿,食欲丧失,泌乳停止,尿量减少而比重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病畜体况迅速衰弱,眼球下陷,眼无神,呼吸更加困难,常因窒息而死。急性病程一般在症状明显后经过5~8d,约半数取死亡,有些患畜病势趋于静止,全身状态改善,体温下降、逐渐痊愈。有些患畜则转为慢性,整个急性病程约为15—60d。
慢性型多数由急性转来,也有开始即取慢性经过者。除体况消瘦,多数无明显症状。偶发干性短咳,叩诊胸部可能有实音区。消化机能扰乱,食欲反复无常,此种患畜在良好护理及妥善治疗下,可以逐渐恢复,但常成为带菌者。若病变区域广泛,则患畜日益衰弱,预后不良。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主要在胸腔。典型病例是大理石样肺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和胸膜的变化,按发生发展过程,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
初期病变以小叶性支气管肺炎为特征。肺炎灶充血、水肿,呈鲜红色或紫红色。中期呈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肺肿大、增重,灰白色,多为一侧性,以右侧较多,多发生在膈叶,也有在心叶或尖叶者。切面有奇特的图案色彩,犹如多色的大理石,这种变化是由于肺实质呈不同时期的改变所致。肺间质水肿变宽,呈灰白色,淋巴管扩张,也可见到坏死灶。胸膜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附着物,多数病例的胸腔内积有淡黄透明或混浊液体,多的可达—ml,内混有纤维素凝块或凝片。胸膜常见有出血,肥厚,并与肺病部粘连,肺膜表面有纤维素附着物,心包膜也有同样变化,心包内有积液,心肌脂肪变性。肝、脾、肾无特殊变化,胆囊肿大。后期,肺部病灶坏死,被结缔组织包围,有的坏死组织崩解(液化),形成脓腔或空洞,有的病灶完全瘢痕化。本病病变还可见腹膜炎、浆液性纤维性关节炎等。
肺炎灶充血、水肿,呈鲜红色或紫红色
切面有奇特的图案色彩,犹如多色的大理石
预防
平时预防,除加强一般措施外,关键问题是防止引入或迁入病羊和带菌者。新引进羊只必须隔离检疫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时方可混人大群。
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我国除原有的用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制造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和鸡胚化弱毒苗以外,研制成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根据当地病原体的分离结果,选择使用。
发病羊群应进行封锁,及时对全群进行逐头检查,对病羊、可疑病羊和假定健康羊分群隔离和治疗;对被污染的羊舍、场地、饲管用具和病羊的尸体、粪便等,应进行彻底消毒或无害处理。用新肿凡纳明()静脉注射,证明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本病。也有试用磺胺嘧啶钠皮下注射。据报道,病初使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四环素等有治疗效果。
在采取上述疗法的同时,必须加强护理,结合饮食疗法和必要的对症疗法。
治疗
免疫和药物保健预防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已有商品化的灭活苗可定期实施免疫接种。
更多肉牛羊养殖技术咨询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