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悬一ldquo剂rdquo到

医院

医院

医院

随意摆放的“洗眼镜水”,

恶心、呕吐数次,

喉中痰鸣,呼吸困难,

病情危重,

随处可见却极易被忽视,

有机溶剂等危险品,

放置,大意不得!

近日,伴随着一声“大夫,救命啊”的凄惨哭喊,一位母亲抱着孩子边哭边喊跑到我院急诊科。分诊护士迅速查看,只见患儿呼吸困难、口周发绀,紧急抱入抢救室予以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面罩吸氧。

接诊医生询问病史,患儿为1岁幼儿,入院前2.5小时因父母看管疏忽,误服了随意摆放的“洗眼镜水”(有机溶剂),随后出现恶心、呕吐数次胃内容物,渐出现喉中痰鸣,呼吸困难,急来我院。查体:神清,精神反应差,口周微绀,呼吸促,三凹征阳性,双肺可闻及大量湿罗音。

患儿有明确误服有机溶剂史,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考虑多因其具有挥发性、导致吸入性肺炎可能性大。积极完善血气分析及肝肾功、心肌酶等重要检查,了解机体氧合、内环境及重要脏器情况。经过积极抢救后患儿呼吸困难稍缓解,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由医护护送行胸部高分辨CT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大片磨玻璃影,吸入性肺炎不除外,肺出血不除外。

入院时胸部CT

鉴于患儿有明确误服有机溶剂史,病情迅速出现呼吸困难,CT提示双肺大片高密度影,肺出血、吸入性肺炎不能除外,患儿病情危重,处于进展期,需尽快行纤维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术,减少对肺部损伤进一步加重,紧急由急诊医生护士送入呼吸科病房后,与麻醉科、内镜室协调,急诊给予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术中见双侧气管粘膜糜烂出血,灌洗出粉红色血性液体。该患儿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在我院多科室共同努力下,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遏制肺部病变进展,经治疗,患儿病情缓解,复查胸部CT示肺部渗出较前明显吸收。

治疗后胸部CT

那可怕的有机溶剂到底是什么成分?又有怎样的理化特性?对人体又会造成什么样的损伤呢?

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又极易被忽视,比如稀料、煤油、汽油、缝纫机油,其多由两种或多种化学品混配而成,包括苯类、醇类、脂类、烃类、醚类及石油制剂等。有机溶剂多具有挥发性、毒性、可溶性,其毒性表现在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轻者可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咽喉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肺水肿、肺出血、渗出性胸膜炎等严重病变。部分严重病变虽经积极治疗,但长期预后仍可能遗留间质性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严重后遗症。

其次,它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肝肾、心脏等重要脏器均可造成损伤,必要时需行血液净化。儿童中毒多因误服后挥发吸入至呼吸道,吸入后40-80%在肺内滞留。由于其具有挥发性,所以误服后应避免催吐、洗胃,以防加快挥发导致吸入性肺炎。

另外,有机溶剂既有脂溶性,易与富含脂质的神经组织亲和;又具有水溶性,易经皮肤入体,误吸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有效将其清除。

儿童由于年幼无知,好奇心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成为中毒等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人群。急诊科作为我院医疗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每天接诊各种各样因误服导致中毒的患儿,常见的有:降压药、降糖药、农药、鼠药、管道疏通剂、84消毒剂等。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切勿将危险品放置在孩子可拿到的地方,更不要将其装到饮料瓶内。意外伤害虽屡见不鲜,但可防可控,重视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可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所有问题都可以在线免费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moyanazz.com/xmyff/3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