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在改革开放40年中
为健康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俞永新
我们中国这棵毒株对世界的贡献很大,全世界90%的乙脑活疫苗都源自这棵毒株,我很骄傲。
他毕生致力于病毒疫苗的研发
他成功研制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让无数儿童免受流行性乙脑的侵害
他成功牵头研制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
他参与成功研制狂犬病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
他的研究成果使中国疫苗研究首次登上世界舞台
命运的安排……
解放前,流行性乙型脑炎曾是一种防不胜防的传染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它由蚊虫叮咬作为传染媒介,只需小小一咬,就会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蚊虫叮咬是乙脑的主要传播途径(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生于福建农村的俞永新,家境贫寒。12岁起,他便自己背着行李,步行40多公里到县城上学。
此时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
20岁那年,俞永新考取了福建师范大学(原福建协和大学)医学专业。一场突如其来的肋膜炎让他不得不休学。病后重归学校的俞永新只能转学生物学。
这次生病不仅改变了俞永新的个人命运,更让数以亿计的儿童免受乙脑的侵袭,命运的安排总是如此奇妙。
福建师范大学老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50年代,流行性乙型脑炎非常严重,医院病房和走廊都住满了病人。”回忆起70年前第一次见到乙脑患儿时的情景,俞永新依然悲痛不已。
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工作后,俞永新逐渐意识到:在当时,相比做医生,学习生物学也许能救助更多的人。
工作不久的俞永新接到了一个任务,当时的他并未意识到,这个任务会让他奋斗大半生……
五十年代的儿童注射疫苗(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十年寻觅,只为那棵毒株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工作的确太艰难了,要是早知道这么艰难,我恐怕很难去做了。”
俞永新在图书馆查阅文献
上世纪50年代前,乙脑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只能利用感染了乙脑病毒的小白鼠,将小白鼠的大脑干燥研磨后作为“疫苗”注射。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副反应极大。
研究乙脑疫苗过程中,俞永新给自己也注射了这种“疫苗”。
实验室里的俞永新
俞永新带着十几人的团队,一干就是20多年。他们每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仅试验用的小白鼠,就多达数万只,最多的一次,一个月就用了三千多只。
年,在通过七十余株病毒毒株的筛选和试验后,俞永新选定了病毒滴度高且免疫效果最佳的SA14-14-2毒株,并且在张家口进行了规模为一千多人的接种。结果证明这支乙脑活疫苗的效果非常理想,患儿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达到了%。
年,俞永新信心满满地将研究成果提报专家委员会,然而委员会提出了样本量过小的质疑,要求扩大接种规模。眼看曙光就在眼前,俞永新无法放弃自己三十年才研究出的成果。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原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动承担起了生产乙型脑炎活疫苗的任务。年,俞永新主持研发的乙脑活疫苗终于被批准在全国使用。
原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
成都生物研究所第一代乙脑生产老车间
接种规模终于在俞永新的不懈努力下扩大到了万人级别,为了观察注射疫苗后儿童的临床反应效果,俞永新跑遍了十余个省份,个中甘苦全部化作理想的结果。
三十年的坚持和努力,终见彩虹。
中国创造,造福世界
年,以SA14-14-2毒株为核心的乙脑活疫苗通过了WHO(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成为我国首支通过WHO预认证的疫苗。而世界标准也参照我国标准而制定,我国疫苗研发水平从此正式跃上了新的高度。
乙脑活疫苗包装流水线
俞永新主持和参与的科研工作曾获各类科技进步奖15次,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次,省部级一等奖4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5次。
年俞永新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年俞永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俞永新参加会议(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89岁的俞永新,依然醉心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免疫事业。朝如青丝暮成雪,和善的老人一生淡泊名利,六十载科研生涯于俞永新,举重若轻。
他用一人的坚守,换来亿万人的安康,如果不说,你也许永远不会知道……
感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大力支持
总策划/监制:张琼
策划:杜晓东、顾小慈
编导/撰稿:马雷
摄像:吴晓振孙有浚
新媒体责编:张觅奇
统筹运营:黄颖、刘干、王洋
审核:张琼、张纪
央广健康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元旦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