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解剖学特点
脊柱特点:一柱撑天,三曲回旋,四个接头,三个力点,底座一盘,筋骨相连。
脊柱在全身骨骼中占主要地位,是内脏的支持和保护器,是负重、运动、吸收震荡和平衡身体的主要结构。
脊柱是由33个脊椎构成的,具有一定伸屈活动的支柱。成年人有5个骶椎,融合为骶骨;4个尾椎,形成尾骨,因此在人体中能运动的脊椎骨只有24个: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除第一、二颈椎的构造形状比较特殊外,其余各椎体都有共同相似点,都包括椎体、椎体附件、椎弓根、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
脊柱由上而下逐渐增大,颈椎细小,腰椎粗大而坚固。脊柱有四个生理弧度:颈椎和腰椎向前凸,胸椎和骶椎向后凸,弧形交界处最易发生骨折。
(1)颈椎段脊柱受损或受累,有些部位或器官就有可能发生疾患:
第一颈椎段:主要关联头、耳、鼻、喉、脸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眩晕、高血压和面瘫等症。
第二颈椎段: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昏眩、偏头痛、耳鸣、胸闷、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等症。
第三颈椎段: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牙痛、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
第四颈椎段: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肩酸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闷、呃逆(打呃)等症。
第五颈椎段: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管炎、咽喉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
第六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如发生障碍,易患上臂或手腕痛、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症。
第七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外侧、中指、肱肌、无名指酸麻痛等症。
(2)胸椎段脊柱受损害,有些相关的部位或器官可能发生的疾患:
第一胸椎段: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前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心慌、心悸、气管炎、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左上胸痛、手腕痛、手臂后侧痛等症。
第二胸椎段: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肩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食道炎、胸痛、气喘、咳嗽、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肩臂酸麻痛、手麻木等症。
第三胸椎段:主要关联肺、支气管、食道、心脏、胸腔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喘、咳嗽、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心脏病、胸闷、胸痛等症。
第四胸椎段:主要关联肺、支气管、胆囊、胸肋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肺炎、气喘、黄疸、胸膜炎、乳房痛、肋间痛等症。
第五胸椎段:主要关联肝、胆、脾胃、胸壁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炎、胆囊炎、脾肿大、低血压、胃炎、乳房痛、胸壁痛等症。
第六胸椎段:主要关联胰、胃、胆、胸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胃痛、胆石症、上腹胀痛、肋间痛、食欲不振、胸背痛等症。
第七胸椎段:主要关联肝、胆、胰、十二指肠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胆石症、胃溃疡、2型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等症。
(4)骶尾段脊柱受损害,其相应的部位或脏器可能发生疾患:
骶椎段:主要关联前列腺、生殖器、膀胱、直肠、肛门、大腿后侧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前列腺炎、宫颈炎、直肠炎、髋骨关节炎、臀部痛、踝骨痛等症。
尾椎段:主要关联前列腺、生殖器、膀胱、直肠、肛门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前列腺炎、宫颈炎、痔疮、瘙痒症、肛门炎、直肠炎等症。
(5)脊柱神经某一节或几节段受到压迫后常见的疾患:
落枕:早上睡醒突发头部不能转动,颈部僵痛,是颈部移位、神经受压的结果。
急性腰痛:在不经意运动时,突然伤害到下腰脊神经而出现疼痛,俗称“闪腰”。
肩颈酸痛:长期后颈及肩部疼痛或酸痛,甚至影响颈部转动,是后颈及背部肌肉神经受压的结果。
张力头痛:头后或两侧胀痛,无法集中精神,工作读书受影响,甚至影响情绪与意志,是头颈部肌肉血管神经受压的结果。
压迫性胸闷:胸部有时疼痛,大部分时间觉得郁闷、心慌,其他心肺检查正常,是胸神经被压所影响。
脊柱侧弯:非先天性的脊柱侧弯,多由于姿势不正确,或座椅、睡床的影响所致。
髂骨不对称或骨盆旋移:由于脊柱的疼痛或骨盆的倾斜影响两侧髋骨不对称,除了腰痛外,两脚长短亦会不一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