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0-40μ/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2)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药物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谷草转氨酶AST(GOT)正常:53-μ/L。
增高:
1)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我、当心梗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发病后6-12小时显注,48小时高峰,3-5小时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
3)肝炎时可高于正常值10-30倍,其他少见,有助于早期诊断黄疸。一般AST>ALT,因ALT清除率慢,不久ALT>AST。恢复期,持续ALT、AST增高,示有慢性肝炎;AST/ALT<1,示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1,示慢性活动性肝炎。
碱性磷酸酶(ALP)正常:0-50μ/L。
增高:
1)生理:妊娠、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
2)肝胆: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
3)骨骼:骨内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含高浓度的ALP释放入血液中引起(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转移癌、骨原性肉瘤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4)某恶性肿瘤晚期(如胃癌、肺癌等)。
Y-谷氨酰转肽酶r-GT(GGT)正常:0-50μ/L。
偏高:可能肝炎、肝病、酒精中毒的肝损坏或胆道阻塞。
总蛋白(TP)正常:35-55g/L。
增高:
脱水或补液不足造成血液浓缩。
降低:
1)蛋白质摄入不足(如长期饥饿、营养不良、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慢性胃肠道疾患及妊娠后期或哺乳期;
2)清蛋白合成功能不全(慢性感染、慢性肝炎及慢性恶性贫血等);
3)蛋白质消耗增多(慢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各种慢性发热性消耗疾患、感染或外伤等);
4)清蛋白丢失(肾病综合症、严重出血、胸腹腔积水、广泛的烧伤等)。
白蛋白(ALB)正常:35-55g/L。
增高:
脱水或补液不足造成血液浓缩。
降低:
1)蛋白质摄入不足(如长期饥饿、营养不良、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慢性胃肠道疾患及妊娠后期或哺乳期;
2)清蛋白合成功能不全(慢性感染、慢性肝炎及慢性恶性贫血等);
3)蛋白质消耗增多(慢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各种慢性发热性消耗疾患、感染或外伤等);
4)清蛋白丢失(肾病综合症、严重出血、胸腹腔积水、广泛的烧伤等)。
球蛋白(GLB)正常:20-30g/L。
增高:
1)血液浓缩引起的G增高;
2)感染性疾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麻风、结核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亢进(SLE、硬皮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骨髓瘤和某些淋巴瘤时,r-球蛋白和部分β球蛋白均可增高至20-50g/L。
降低:
合成减少或消耗过多,示小儿生理性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X线治疗后、肾病综合症、烧伤、维生素B6缺乏。
夏日旅游攻略白球蛋白比(A/G)正常:
1.5-2.5(<1时,,称比例倒置,示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增高:
清蛋白增高或球蛋白降低。
降低:
清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增高。
总胆红素(T-BIL)正常:6-22μmol/L。
升高:
1)肝脏患者,示有严重的肝细胞损伤,长期异常,示病情有转慢性肝炎可能(如黄疸短期内急剧增加,示病情危重;
2)急性酒精性肝炎患者,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8.6μmol/L,示预后恶劣;
3)肝外疾病(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闭塞性黄疸、胆石症、胰头癌、输血错误。
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0-6μmol/L。
异常:
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疾病造成胆红素泄障碍,使经肝细胞处理后的胆红素无法排出而入血造成。
间接胆红素(I-BIL)正常:0-20μmol/L。
升高:
儿黄疸、溶血性黄疸、血型不符的输液反应。
乙肝三系正常:HBsAg(-)
异常:
乙肝携带者:HBsAg(+)
大三阳:HBsAg(+)HBcAb(+)HBeAg(+)
小三阳:HBsAg(+)HBcAb(+)HBeAb(+)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