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唐僧在金光寺扫塔这个片段,他是从下往上扫的,很多人就会说了,谁家扫楼梯是从下往上扫的,都是从上往下,你从下往上扫,上一层的灰尘落到刚扫好的下一层,那你不是白忙活吗?这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是一个正常的逻辑,其实唐僧扫塔这个片段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智慧,那就是“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
那么这十二个字该如何理解呢?
首先是起点低。扫塔从最低一层依次向高一层去扫,代表你的起点一开始是最低层,然后慢慢向高层次去发展,就向很多人找工作一样,一开始就想着去做总经理,那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刚开始应该都是一个学习的状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而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包括人生的境界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最高境界,孔圣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圣人,都是从起点开始,不断的学习,进而不断的提升个人修养境界,最终才成为圣人。
其次是当下净。很多人在看唐僧扫塔这个画面时是不理解的,甚至还在心中想着没有生活常识和逻辑。其实不然,这是要告诉我们要做好当下。很多人在工作中会碰到领导安排的工作我们没有做好,事后会自责不已,会一直想着我当时这样做就好了,要不是这样该多好,也会有对未来充满迷茫。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一直去纠结已成事实的事情,我们更多的是要把握住当下,做好当下,过去的事情已成定局,我们没办法去改变,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我们能做的就是总结之前失败的经验做好当下,未来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因为它还没有发生,也没有必要自怨自艾,用心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才是重中之重。
第三是回头脏。当我们从下往上扫楼梯时,到最终就只有一层楼是干净的,那就是你正在扫的这层,当你回头看时发现之前已经扫干净的楼梯又被灰尘所覆盖。你给领导提供了一个自认为完美无缺的方案,可能在当时你感觉是最完美的,也许当你过几天之后会发现之前方案的很多问题。只有当我们30岁时回头看20岁做的事情是有缺陷的,那么说明我们是在不断的进步,但当我们30岁时回头看20岁做的事情是完美的,那么说明我们一直是没有进步,还是觉得之前做的事是最完美的,那么我们就一直在原地踏步。
第四是平常道。我们不要以为不足挂齿的小事不是进步,今天应该做什么事都尽最大努力做好,不论事情大小都是一种进步,不要想着我必须要干点什么大事才有价值,只要是我们尽心去做的,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唐僧扫塔的四重境界1、起点低,从头做起
进步都是从很低的起点开始的
这种低起点代表着我们的进步都是扎实的
2、当下净,做好当下
不纠结过去和未来,活在当下
未来还没有来,过去就已经过去了
3、回头脏,反思总结
过去曾经干净的东西又脏了
如果你回头看过去的光荣和精彩能发现很多问题,
说明你提升了
4、平常道,心无挂碍
真正的修炼存在于生活,这是提升的根本境界
唐僧扫的不是塔,是心
起点低
《大学》讲的主体思想对人教育的第二个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起点,这个起点对于每个人都要做到最低。从低起点开始不断实现人生的进步和跨越。对于当代的学生教育尤其重要。学习如此,成长如此,做任何事都如此。
当下净
“做人不能较劲,不活在过去,活在当下。人生只有一天,就是今天,把今天的事做好就行了。”不用肯定今天的自我,只需接纳今天的自我就够了,我们不缺乏什么能力,我们缺乏的是自我接纳的勇气。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也都是多变的,每一天的学习工作状态也都是不可预知的,做好当下净才是必要的。
回头脏
唐僧每打扫一个台阶,前一个刚打扫完的必然会又脏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每过一天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人生境界比前一阶都提高了。有的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光彩夺目,到了高中你会发现当时的光荣甚至有点可笑,这就是境界的提高。我们到了50岁的时候你会发现30岁的自己的有点幼稚,当时自己认为正确或者完美的东西也会有许多的问题。如果你还抱着当年的精彩不放,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中,那你现在混得得有多差,你肯定退步了,所谓好汉不提当年勇,应该是这个道理。
平常道
每个人修炼境界不都是能移山填海,呼风唤雨,修炼最好的境界是把手头的工作能出色地完成。扫地、擦桌子、体育锻炼、学习、读书都是修行,只要你能认真对待,扎实做好。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面的扫地僧,其文治武功在该部小说里,算得上是登峰造极水平了。而我们在他发挥之前,只知道他是个扫地僧而已。所以,修行不必在深山,就在日常生活间!
从唐僧扫塔体现的智慧当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到自我修行的基本要求。不论做什么我们都应该从头做起,从最低点开始;完成当下手头的工作,做好当下的自己;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过往,不断总结得失,积累经验,接纳自我;心无旁骛,心无挂念,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万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唐僧扫塔,扫的不是寂寞,是心!
“平常心是道”,是禅宗里常见的一句话。什么是平常心?认知到真心之后,却不执著真心,这才算平常心。
我说过,真心就是清净的、安详的、坦然的、无欲无求的、来去随缘的、清清净净的、明明朗朗的心。当你始终处于那种状态时,就叫真心。这时候,你不要思虑,不要分析、苛求、奢望、追悔什么的,不要让分别心作怪。
平常心就是道,守住平常心,安住于平常心。你虽然感受到世界像清风一样在你眼前吹来荡去,你也能感受得到世间一切化现的东西,但它是它,你是你,它不可能把你诱惑了,你也不想占有它。你们是平等一味的东西,它就是我,我也是它,不要执著别的东西。
你做了好多事情,就像拿着毛笔在空中画画一样,画了许久也没画下什么,但你已经专注地画过了。在世间做事的时候就要这样,始终全心全力、尽心尽力地把眼前当下的事情做好,但是不要执著它。要永远安住于那种真心、本元心的明空状态,心中空空荡荡、明明朗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在那种状态下,用那种警觉去观照它。
守住那个本元心,不要丢掉那个本元心,做什么事情都在那个本元心智慧的观照下去做,不论做什么事都这样,不要让某个事情把你的心牵走。你只是在用心观照那些事情,你的心是自主的,是“本体”,事情就是你的心观照的对象,也就是“用”。如果某个事情把你的心牵走了,说明这时候的你失去了主体性,心乱了,也叫“著相”了——就是外面的那个相,把你的心牵走了,你的心随着外相跑了。“外不著相,内不动心”。
当你恒常地专注于这种状态,就没有分别心了,就如经典上说的“虚空与手掌无别,黄金与牛粪同值”。阿罗汉就是那样的,他的手掌和虚空一样,黄金和牛粪也没有区别。他没有分别心,他一直安住于那个真心中间,觉得一切都是一味的,消除了所有的二元对立。
真正的平常心境界非常的高,虽然每个人都具备拥有平常心的潜力,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平常心的少之又少。我们只要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平常心了。
拥有平常心的人就会拥有一颗好的心态,只要有好的心态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多往好的方面想。如果有一颗平常心,就会冷静地思考,就能一分为二看待别人,即使有不妥当的地方,也容易发现自我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改正,不至于对人产生偏见,使自我处于被动局面。
每个人都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那些拥有平常心的人才能理性的战胜自我,战胜自己的短处或缺点。一个人认清楚别人容易,但是想要彻底的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经常听到名人说,在前进的道路上真正能够拦住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你只要战胜了自己就能战胜一切。
所谓平常心,就是为善不执,老死不惧,吃亏不计,逆境不烦。平常心不单是一种心胸豁达的表现,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人生难免会遇到坎坷和困境,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以平和的心态消除偏狭和狂傲之气,舍去浮躁和虚华,用平常心直面人生,人生才会淡定从容。
为善不执:庄子说:“为善无近名。”做好事不要为了名声、利益去做,那样会适得其反。凡事尽了力就好,不必刻意,不要偏执,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爱,而且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珍惜。
老死不惧:老死就是衰老和死亡。生命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走向老死的过程,不要惧怕死亡,着眼于当下,过好每一天。
吃亏不计:张之洞曾撰对联说:“能忍耐终身受用,大学问安心吃亏。”一个吃亏不计的人,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
逆境不烦:“月无日日圆,人无日日顺”,处于逆境的时候,要懂得善待自己,保持好的心态,不烦不恼。善待自己,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一个人,若能不跟自己较劲,处处放自己一马,就是置心灵于旷野,给心灵以自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