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或长辈和你说:“吃枸杞特别管用,能提高免疫力,我每天用枸杞泡水,觉得伤口都愈合得比平时快。”或者“隔壁张阿姨推荐我喝骨头汤说能补钙,我连着喝了一星期,现在上楼都比以前有劲儿了”。
你明明知道这些东西并不会有如此奇效,你该劝阻还是鼓励?
在这个妄图用药物和手术来解决所有问题的时代,人类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自愈力是真实存在的。
你说这是心理作用,是自欺欺人。可如果,心理作用真的这么强大,那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这三个近似词和。
机体自愈力真实存在
所谓自愈力,就是指服用无药效无毒副作用的模拟药物(安慰剂)后,机体自我修复,改善病情,使自身更健康的能力。我在很多朋友的留言中,发现大家对免疫力的理解也是这样的,尽管这不是免疫力的确切定义,但确有相似之处。
年,淋巴肉瘤晚期患者莱特被医生认为活不过一周,但他恳求医生为他注射了当时被看好的新药。莱特服用后,肿瘤日渐缩小,一周后莱特居然可以下床散步。但两个月后,有文献公开质疑新药的疗效,莱特备受打击,肿瘤卷土重来。但事实上医生为他注射的并不是新药,只是安慰剂而已。
所以说,自愈力是真实存在的,换句话说:“自欺欺人”是有真实效果的!
你觉得这是个例,可其实这样的个例,包括反例,每个医生可以信手拈来。只因为发生在绝症病人身上,才凸显出自愈力的强大,而对于真正用药后病情缓解的案例,我们都归功于了治疗的效果。
再看一个更加有趣的例子。“乳房内动脉结扎”手术曾一度被认为是治疗心绞痛的标准疗法。但有人曾做过研究,一半的患者进行“假手术”,也就是与真手术组完全相同的操作,麻醉、开刀,但并没有真的结扎。试验结果表明,有71%假手术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而接受真手术组这个数值只有67%,说明该手术的效果并不好。
自愈力改变的不仅仅是心理,大量的生理类疾病,如肿瘤、高血压等,能通过仪器检测的疾病,也可以好转。所以这种力量不能被忽视。
只要你相信自己身体里确实存在自愈的力量,并调动它,就能让身体更健康。
安慰剂效应的原理解读
就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与三种机制有关:
一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了,当人们认为他们正在接受有效的治疗时,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免疫系统或内分泌系统,改变免疫细胞募集分化、激素水平,帮助机体更好地对抗疾病。这种原理还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环境中,比如运动员的训练,当你不断和自己说“我可以我可以”,也许就真的做到了。
二条件反射。同“巴甫洛夫的狗”。从小我们就听到“良药苦口”,药能治病这类的话,于是当我们看到白色的药片时,潜意识就告诉我们它能治病。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喝到加了很多糖的冲剂时,反而觉得这药可能不是那么有效。
三情感支持。一个人生病的好像特别惨,病得也特别重。这个时候,要是爸妈回来煲个汤,男朋友煮个粥,病就好了一半。去医院和吃药也是相同的道理,当我们感受到被关爱时,就会刺激身体产生生理反应。当从心底信任医生的时候,病真的会好的比较快。反之同理。信任医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从心里就对医生的处方持怀疑态度,那么即便药物真实有效,也可能被“消极的心理暗示”抵消。
未来的治疗趋势:从药效到提高自愈
提高自愈力这种观点,不止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