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都有为什么,当孩子想你提出为什么时,你一定要十分感兴趣地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呢?”你千万别急着回答孩子问题,不要给他“句号”,要给他“问号”和“叹号”。保留孩子兴趣最好办法,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兴趣往往出自亲身的体验和亲自的实践,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主要鼓励他们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
需要,正式创造发明的源泉。如果一个人从小对生活中不方便的问题很好奇,那他一定会长出创造发明的翅膀。
北京有个三年级小学生叫徐浩森,他发现,冬天同学们穿的大衣没地方放,就联想到自家桌子的抽屉有好几层,如果把课桌做成双层的,一层放书,一层放大衣不是很好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两层的抽屉的课桌。可同学们说,这样的课桌,桌下太矮,腿放进去不舒服,不好。这才使他想到,在椅子下面做一个小箱子放大衣,不是蛮好吗?他发明的“箱式椅”,获得老师的称赞和同学们的欢迎。
日本有位患了肋膜炎的病人,痛苦地躺在床上,放在一旁的炉火正在烧着开水,水还没有开,却发出很大的声音,他很烦躁,跳起来,拿起锤子往上猛敲,说也奇怪,居然真的不出声了。这时,他感到很奇怪,就在病床上琢磨,怎样才能使水不出声的道理,并做起实验来。结果他发现,只要在盖上钻一个小孔,水壶就不再出声了。于是,他申请了一个专利——每钻一个小孔,就得一元钱。他由此发了大财。
这个病人为什么能发明这个专利呢?因为他有好奇心,正是这个好奇心,使他产生探索精神。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这样的“思维”:“怎样让生活中的不方便变为方便”,那么他的创造力,不仅会大大增强,而且社会的责任感也会大大增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我认为,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品德、健康、能力,都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变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的旁观者,或成为社会上的恶人;只重视品德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孩子会变成懦夫。对孩子的创新教育,开始得越早,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为杰出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应该从童年开始培养。
文章来源:网络
是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启迪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的地方,通过独特、有趣的教具为载体,让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科学的知识,并熟练运用到模型创作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做到启迪思维、激发创造力,并让孩子从手机、游戏中解放出来。
|儿童素质教育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