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09-24):诉患胸膜炎,医院住院治疗1个月。现症:胸痛,咽干,咽痛,甚则背部胀痛,舌苔薄黄,脉滑。
辨证:痰热互结。
治法:清热化痰。
主方:小陷胸汤合玄贝甘桔汤。
黄连4g,法半夏10g,炒瓜蒌10g,玄参15g,浙贝20g,桔梗10g,甘草6g。10剂,水煎服。
二诊(-10-08):诉胸痛及咽干、咽痛已减,背部仍胀痛。舌苔薄黄,脉滑。拟前方再进10剂,水煎服。
三诊(-10-29):诉胸痛已止,背部胀痛显减。现食纳较少,食后腹胀,舌红苔薄黄,脉滑。拟小陷胸汤加知识堂合保和丸。
黄连2g,法半夏10g,炒瓜蒌10g,陈皮10g,茯苓30g,神曲10g,山楂10g,炒麦芽15g,炒莱菔子15g,枳实10g,甘草6g。10剂,水煎服。
按本案症见胸痛,舌苔薄黄,脉滑,显为痰热内阻。与仲景“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之“小结胸”病机相同,故小陷胸汤再所必用。
疾病简介胸痹心痛之前已提及,今更新气血津液病证的“痰饮”。
痰饮是体内水液不归正化所导致的一类病症,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疾病过程中多种复杂症状、体征的内在本质。《金匮要略》始有“痰饮”名称,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是诸饮的总称,其中狭义的痰饮,则是指饮停胃肠之证,还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处我们讲的是狭义的痰饮。
痰饮所涉及的临床病症广泛,表现复杂。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心力衰竭、肾炎水肿等出现痰饮表现者,可参考本病论治。
1.外感寒湿;2.饮食不当;3.劳欲所伤。三焦气化失职,肺、脾、肾功能失调是形成痰饮病的主要病机。
本病的诊断以临床特征为主,并结合病因、既往病史综合考虑而得出。
1.临床症状: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2.多有感受寒湿,或嗜食生冷,或冒雨涉水等经历;
3.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1.辨痰饮、悬饮、溢饮、支饮;2.辨虚实;3.辨寒热。
一是要注重温化。二是治病因为主,同时化痰蠲饮。
脾阳虚弱证,治法:温脾化饮。方药: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饮留胃肠证,治法:攻下逐饮。方药:甘遂半夏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
往期回顾18期:胸痹案四(附“喘病”简介)
19期:胸痹案五(附“肺胀”简介)
20期:胸痹案六(附“肺痈”简介)
中西医临床医学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