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视频为真空罐操作方法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晋代医学家葛洪着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着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此外,清代赵学敏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尚先的《理瀹骄文》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于我国火罐的产地、使用方法和适应症等,介绍的就更为清楚了。拔罐时,以罐为工具,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罐体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组织暂时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效应。火罐一般选用竹罐或玻璃罐,竹罐因罐壁较玻璃罐更薄,所以吸附力量更强,且选材天然、环保,又较玻璃罐耐碰摔。玻璃罐的罐周较竹罐光滑,且罐体透明,方便在拔罐过程中观察皮肤颜色变化,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后的玻璃罐,较竹罐更耐高温火烤,不易出现裂缝,使用周期更长。真空罐多采用PC等塑料材质,拔罐过程中无明火,烫伤风险小,且民众可根据自身感受调节负压程度,较火罐更易操作,其缺点在于无火热刺激,对于寒湿体质的患者,效果弱于火罐。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拔罐方式,但应注意操作安全,无专人指导不建议自行拔火罐,以免烫伤。“拔火罐的4种手法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拔火罐可分为四种手法:闪罐、走罐、留罐及刺络拔罐。●闪罐步骤?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随后立即起开。?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闪罐通常不会在皮肤表面留下痕迹,是四种手法中刺激性最小的一种。●走罐步骤?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在需要拔罐的皮肤表面涂上一些润滑的药物或液体。润滑的药物根据所需的治疗效果不同,会选用不同的药物。此次图片中使用的是紫草油,具有活血的功效。?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手握罐体,循着经络来回拉动。走罐之后如果身体有问题会在走罐的部位留下成片的痧痕,如果没问题一般就是罐印,很快就会褪去。●留罐?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留置10-15分钟后起罐,并用棉球将皮肤表面擦干净。●刺络拔罐?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在皮肤局部点刺。?留罐。?起罐,用棉花球将涌出的血擦干净。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拔罐后留在身上的罐印代表有哪些健康问题?我们一起来“罐印辨证”。“罐印辨证
”罐斑显水汽、水泡或水肿,表明患者湿盛、寒凉或受寒潮湿而致病;罐斑呈血红或黑红色水泡,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罐斑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寒加血淤症,轻重有差别;罐斑紫红或紫黑色,或出现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热毒症;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表明患者有风症;罐斑皮色无变化,触之不温,表明患者有虚寒症。拔罐时吸拔之后,没有罐印或有罐印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说明身体亚健康程度较轻。如果过了几天还不见消退,表示病症已经很久了,需要多注意治疗和保养。病情好转,罐印也会随之变浅,预示病情好转。“拔罐适应症、主穴、禁忌
”1.适应症及主要穴位:『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消化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循环系统适应症』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神经系统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妇科方面的适应症』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闭经。主穴:关元、肾俞。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疖肿。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多发性毛囊炎。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下肢溃疡。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5~6次。2拔罐的禁忌症高热、抽搐、痉挛等;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3.拔罐注意1、刮痧拔罐结束两小时内不能冲凉,喝冷饮,两小时后冲凉要用热水。2、刮痧拔罐过程中不可开空调,风扇,避免空气对流。3、过饱过饿过喝不可刮,饭后一小时刮痧、拔罐。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余浩:为何老中医总是提醒要少吃水果?并非仅仅因为寒凉!
给李咏治病的名医终于出来说真话了:别再放纵了,真的会死的!
痰湿体质是个什么鬼?此文把痰湿一次性说清楚!(值得一看)
舌诊图谱大全!看看舌头就知道哪病了!(附讲解视频)
这篇把补脾的知识全讲明白了,一定要收藏
背诊: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脾虚比肾虚更危险,90%的人不在意!
五运六气,你的生辰决定了你的先天体质!
一打喷嚏就尿出来,如何艾灸?
艾灸祛除祛斑、黄褐斑的方法
一打喷嚏就尿出来,如何艾灸?
艾灸祛除祛斑、黄褐斑的方法
光明日报:中医药参与卫生应急仍需畅通渠道
养生时代,喝什么好?.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喝热水,这是为什么?答案绝对让你意想不到
快来看看,你的生肖对应中医哪个脏腑
提心吊胆是万病之源!总是紧张也会偷走健康
孙思邈: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这样站桩,很快恢复你的元气!
睡不好,百病生,国医大师支招,让你睡个安稳觉!
学习
中医中药——《酸枣仁》
一个治脱发白发的经典方剂
疗效就是中医药的生命力
《伤寒论》经方方剂总结
男子洁身自好多年,竟被查出严重梅毒!医生的一句话惊掉下巴……
怪病多痰:看国医大师如何治痰饮!
补血佳品花生衣
小小紫苏功劳大,全身上下都是宝
咳喘不止、上楼费力?这几招一定要学会
当心这些被忽略的细节,避免腱鞘炎
帮新生宝宝退去“天生黄”
岁月可流逝,美人不迟暮——中医教你抹去皱纹
“午睡”竟然越睡越累,到底怎样才是“午睡”的正确打开方式
胃口变差怎么办?如何重振食欲
贫血和血虚是一回事吗?
得了脂肪肝,还能“瘦”回来吗?
黑眼圈?中医来告诉你:脾虚眼袋大,肾虚眼袋黑
为什么有的人刮痧不出痧?
提心吊胆是致病的根源,无意识紧张偷走了我们的健康
真传!中医扶阳秘诀,学一句悟半年!拿去慢慢研究……
到底是作死还是养生?中国式跟风害了无数人
养生不能过度!
“毒五月”将近,9个症状看你是否中"毒"(附对治方法)
女人怎样养生
假如人人学点中医,不知可以避免多少悲剧
现代科学的发展也给中医带来了历史机遇
吃姜到底去不去皮?原来还分这几种情况…
“党参”代“人参”,靠谱吗?
越着急入睡,越睡不着?用这招让你酣睡好眠!
足跟痛的几种针灸治疗方法
舌诊图谱大全!看舌象辨疾病!(附讲解视频)
中医方剂的诗意命名
睡不好,先泡脚
扶土抑木除脘痛
中医人临床必备句!这些经典格言你都会了吗?
中医方剂最常用的5种疏肝方
这5种调理失眠的方法,让你倒头睡到天亮
几点起床最健康?(建议永久收藏)
竟敢看不起艾灸?这套秘传灸法,万人疯抢,限时免费领,快来!
“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生癌之本
购买实体中医教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
《问中医几度秋凉》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在线阅读(小郎中学医记)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热文推推荐
.
==================================
年2月文章排行
年1月文章排行
年12月文章排行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排行
年6月文章排行
年5月文章排行
年4月文章排行
年3月文章排行
年2月文章排行
年1月文章排行
年12月文章排行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