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二、病因:
心肌梗死的常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可以导致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急性闭塞。若持续时间达到20~30分钟或以上,就可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另外,既往心脏病史、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肥胖、血脂过高、吸烟、家族史也可能是心肌梗死的病因。
主要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易引起动脉弹性减弱、血管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导致心肌局部或部分供血量不足,从而导致局部心肌梗死。
2、心肌供氧量不足
除了血流灌注不足外,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供氧量不足,如呼吸衰竭、贫血、慢性心脏疾病等,长期的心肌缺氧也导致心肌坏死。
3、心肌耗氧量增加
当心肌耗氧量大于血液供氧量时,也可以引起心肌损害,比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等。
4、栓塞
当冠状动脉被栓塞时,心肌供血量突然被中断,持续时间过长时,易导致心肌梗死,栓塞一般来自深静脉血栓。
三、诱发因素:
1、饱食
患者进食量过多,特别是进食大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使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
2、情绪激动
患者情绪激动时,可使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心肌供氧量不足,易诱发心肌梗死。
3、休克或脱水
休克、脱水、出血等因素可引起心脏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的灌注量锐减,从而引起心肌梗死。
4、便秘
当患者便秘或用力排便时,心肌做功量增加,耗氧量增加,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易诱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四
症状
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早期以疼痛为主,常为突然发作,胸口压榨样疼痛,口服硝酸甘油无效,也可表现为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心脏浊音可正常也可增大,心尖区还可以闻及心脏杂音,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
(1)典型症状
1、疼痛
最先出现的症状,常发生于清晨,且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及口服硝酸甘油无效,可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
2、全身症状
可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是由于坏死物质被吸收所致,一般在疼痛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
3、胃肠道症状
剧烈疼痛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起病1~2天,以24小时内最为常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临床表现,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2)其他症状
1、心力衰竭
以急性左心衰竭多见,为心肌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还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双下肢水肿等右心衰临床症状。
2、低血压和休克
如果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则可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晕厥等休克症状。
(3)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发生率可高达50%,由二尖瓣乳头肌缺血、坏死等引起,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新出现收缩期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或原有杂音加重,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并在数日内死亡。
2、心脏破裂
少见,起病一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若为室间隔破裂时,胸骨左缘3~4肋间可出现收缩期杂音。
3、栓塞
可为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可引起脑、肾、脾或四肢动脉栓塞,表现为患肢远端存在袜套形感觉丧失区,也可因下肢静脉血栓破碎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大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呼吸困难。
4、心室壁瘤
多累及左心室心尖部,发生率5%~20%,是在心室腔内压力影响下,梗死部位的心室壁向外膨出而形成。体检可发现心浊音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较广泛或心尖抬举样搏动,可有收缩期杂音,可出现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复发性、难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和血栓形成及栓塞。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发生率约1%~5%,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可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五
治疗
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原则为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尽可能多的保存有功能的心肌。
六
饮食:
心肌梗死患者需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蛋白质,食物多样化,三餐分配合理,吃清淡、少盐膳食,降低血脂。若患者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该按医嘱用药并注意相关饮食要求。
饮食调理:
1、戒烟限酒,禁止暴饮暴食,少吃动物内脏类食物。
2、少食油炸、油腻、煎烤类食品,避免血脂升高。
3、宜食用少盐清淡类食物,容易消化的食物。
4、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七
护理
注意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患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减少高强度的运动量,避免加重病情及影响治疗效果。
日常护理:
1、患者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规律日常作息,避免熬夜。
2、平时避免高强度的运动,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
3、日常情绪避免过度紧张,适当放松,劳逸结合。
4、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应该遵医嘱按时服药,培养依从性,终身用药,不要擅自停药。
八、预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因此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其他导致冠状动脉栓塞的疾病也是心肌梗死的病因,所以在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下,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治疗基础疾病也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1、戒烟限酒
吸烟为心脏疾病的高危因素,应该尽早戒烟,长期吸烟可以损害血管内皮,降低血管弹性。
2、增强免疫力
注意饮食均衡,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加体能。
3、规范作息
三餐规律,避免情绪激动,适当的缓解压力,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减少熬夜。
4、避免情绪激动
过度的情绪紧张可使体内儿茶酚胺升高,引起血管收缩。
5、减少服用避孕药
长期服用避孕药可使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同时改变凝血机制,增加血栓形成机会。
6、治疗基础疾病
积极有效的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
往期·推荐
(十一)——鼻出血
(十)——哮喘
(九)——脑卒中
(八)——癫痫
(七)——气道异物梗阻
审核:姚利奎编辑:杜娟芳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