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见毛泽东批他一生ldquo虎头

美是共识,美是见识

荐见第97个

关于美的故事

19世纪末,当中央朝廷被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暮气沉沉的官僚把持的时候,改变中国的薪火正从远离庙堂的南陲地带燃起。沦为殖民地的香港成为晚清时期各种西方思想流传入中国内地的中转站,这些想法直接影响了在华南和珠三角的知识阶层,许多人正是透过这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完成了从传统士子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梁启超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形容自己是“中国南部边陲”一岛民、怀抱兴国梦的梁启超,从偏于岭南的茶坑村走向国家中心的过程中,其实从来包含着两个身份:一个是通向崭新的地方的,在新思想启蒙下,梁启超影响了一批想要改变古老中国的旧思想的反叛者;一个是通往过去的,梁启超身上也包含着巨大的中国传统,他仍然是个大家族的家长,梁家兄弟七人、姐妹四人,他自己又育有九个子女,也留下了“一门三院士”的传奇,如此大的一个家族的维系全有赖这位“大家长”梁启超平衡担当,腾挪斡旋,和暖男般的事无巨细。

这是梁启超的“家“”国”情怀,也因此,梁启超的内心和外部世界才得互为支撑。而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则忽视了那位温情脉脉的暖男。一批梁启超家书的发现,让我们得以进入家国大丈夫的内心世界。

1

家书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出这位民国人物难得可贵的“亲子关系”。即使在他长年在外的流亡时间里。

可以看出,梁启超很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享受与孩子们交流的乐趣。他亲昵地把大女儿梁思顺称为“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叫二女儿梁思庄“小宝贝庄庄”,把三女儿梁思懿叫做“司马懿”,还给小儿子梁思礼起了个外号叫“老白鼻“(老baby的谐音)。

在孩子的学业上,他宽严有当。次女梁思庄刚到加拿大时,考试在班上只得了第16名,梁启超没有责备,而是去信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相当努力便好了。”经过努力,梁思庄成绩跃升为班上前几名,梁启超非常高兴,又特意写信嘱咐:“小宝贝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但梁启超并非全无要求,放任自流,曾说:“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他依赖和孩子们的情感交流,也会跟梁思成抱怨:“你来信总是太少了,老人爱怜儿女,在养病中以得你们的信为最大乐事,你在旅行中将所历者随时告我(明信片也好),以当卧游,又极盼新的女儿常有信给我。”甚至会和女儿梁思顺发嗲:“汝离我一月,已渐惯否?不至缘念我妨学耶?”

长女梁思顺是他最喜欢的孩子,他与梁思顺的通信最多,情感也最浓烈。年,梁启超阔别国内14年,刚回到天津3天,繁忙的间隙,还是马上给梁思顺写信问讯。他每天应酬各种事务多达十多个小时,身体吃不消,当时身边只带着二弟梁启勋和若干幕僚,面临许多生活问题,梁启勋国语不灵,在京津与外界交涉理事非常痛苦,兄弟二人都需要梁启超的夫人李惠仙早日回国。但考虑到女儿思顺的学业未成,又十分依赖母亲,梁启超让家眷全部留在日本,爱女之心,跃然纸上。

李蕙仙与孩子们在日本(年)

启勋督办李惠仙墓之四

梁启超致梁启勋书

年8月20日

尺寸:25.5x15.5cm

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P,中华书局,年。

释文:十八书悉。新图布置极善,请即照办。一昨扶箕亦不主迁古冢也。开工后弟可不须常住彼间耶,抑借此山居或亦不恶也。拟自作一小墓志铭,有便乞询购不刻石等事。季常极窘,拟赠与二百元,入城时望交去。此复仲弟。超。廿日。

备注:李蕙仙(-),生于河北固安,是梁启超的第一任夫人。年,维新派大臣李端棻典试广东赏识梁启超,还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李蕙仙后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李蕙仙于年9月13日病逝于北京。

宠爱之外,他也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与同理心。年,梁夫人李蕙仙病逝,梁启超痛苦万分,其间又一再因病住院,只好由二弟梁启勋为嫂子操办丧事并安葬。年的整个夏天,梁启勋都在西山为建墓地而奔忙。梁启超写信告诉孩子们:“你二叔的勤劳,真是再没有别人能学到了。他在山上住了将近两个月,中间仅入城三次,都是或一宿而返,或当日即返,内中还开过六日夜工,他便半夜才回寓……真是一砖一石,都经过目,用过心了。”

“这等事本来是(思)成、(思)永们该做的,现在都在远(方),忠忠又为校课所迫,不能效一点劳,倘若没有这位慈爱的叔叔,真不知如何办得下去。我打算到下葬后,叫忠忠们向二叔磕几(个)头叩谢。你们虽在远,也要各各写一封信,恳切陈谢(庄庄也该写),谅来成、永写信给二叔更少。这种子弟之礼,是要常常在意的,才算我们家的乖孩子。”

梁启超总是怀着极大的期待等待孩子们的来信,收到信,就“欢喜得狠(很)”,收不到信,就着急抱怨。他也怀着极大的热情给孩子们写信,有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他在信中反复提到的,就是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爱:“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2

梁启超对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事颇费心力。梁思成是他的长子,要继承他“全部的人格和名誉”,而林徽因是林长民的女儿,刚经历丧父之痛,必须考虑她的难处和感受。最初,林家希望能早一点订婚并举行婚礼,但梁启超觉得,两个孩子的学业和前途更重要,所以极力主张两人继续求学,待学业完成后,再组建家庭。他觉得梁思成所学不便谋生,还曾提出让他们姐妹弟兄各个结婚后都跟着他在家里住几年,等经济能完全自立后,再创造新家庭。但林长民在战争中不幸遇难,梁启超便急着要为梁思成找工作,帮他解决生计问题,因为“思成结婚后不能不迎养徽因之母,立刻便须自立门户”。

罗复堪联姻被拒梁思永返国途中

梁启超致梁启勋书

年8月1日

尺寸:21.5x26.5cm

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P-,中华书局,年。

注释:廿三廿四两书悉,复堪书真意外飞来之怪闻,已即复一函,言成、永早有婚约,忠以下年龄不相当,刚父生前未谈及此,我向来亦不干涉儿女结婚之自由云云,弟亦可以此意复之。扇面两把寄上,一赠弟,一赠黄秋岳。因彼两年前以伯唐已画一面之扇乞书,竟失去,故赔偿之,仍请别具一扇,乞其写近诗。弟前书所言中银事,不便就此一信中言之(嫌近于以扇为交易)。下次复彼书时当可一言,或弟送扇往时,自言之亦无不可也。许守白(其书佳极)及擎一书请交去。思永仍返国,已在舟中矣,回来亦有事可做,故不止之(止之亦无及)。储才馆事如此步骤甚好,且看下回分解可耳。此致仲弟。超。廿五晨。

备注:友人罗复堪向梁启超提与其儿女联姻之事,梁启超婉言拒绝。

当时,梁思成与林徽因在美国读书,不方便回国举行婚礼,梁启超便提议把婚礼安排在加拿大今渥太华举办。因为林长民是基督徒,尽管他自己不喜欢教会,但仍然建议婚礼在那边最大的礼拜堂举行,采用“庄严的基教婚仪“,聘礼定仪等各项事宜也安排周全。他当时给弟弟的家书完全可以当作婚姻操作指南,甚至具体到了发给不同亲友的请柬该如何措辞,不厌其烦。

梁启超很喜欢林徽因。婚礼后,他给他们写信表达喜悦之情:“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他也喜欢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说他“勤勤恳恳做他本分的事,便是天地间堂堂的一个人。”

他将思成和思顺的两桩婚姻其视为自己的杰作。在写给梁思顺的信中说:“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喜欢为儿女操心的梁启超有时也感叹,“太费心力了”,“老年心血都会被你们绞尽了”,但他仍然乐此不疲。

3

梁启超所关照和有深切情感链接的,不只是他的儿女。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经济并不宽裕,却送二弟梁启勋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经济,还把痴呆的六弟接到日本治疗。

四妹去世深受打击

梁启超致梁启勋书

年8月28日

尺寸:25x15cm

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P,中华书局,年。

释文:四妹今晨四点钟去了,想肠溃已非一日。昨日始决裂,不可救。吾昨下午四时往,彼神气已昏,但见我犹能呼大哥也。痛哉!痛哉!吾病自昨日复发,已服药两剂,无甚效。想非待此刺激过去后,药不能有力也。老七想已来耶。此上仲弟。超。廿八日。

在年9月的一封家书中,梁启超写道:“我不但伤悼四姑,因为细婆太难过了,令我伤心,现在祖父祖母都久已弃养,我对于先人的一点孝心只好寄在细婆身上。”“细”是广东话“小”的意思,细婆是他的庶母叶氏,原是他生母的陪房丫头,其父前两任妻子过世后娶她为妾。叶氏生有二子二女,大儿子是痴呆的第六子。梁启超关心庶母的晚年,非常关照其另一个儿子七弟梁启雄,以便她老有所养。从梁启雄14岁北上求学开始,都由梁启超照顾,见他生活清苦营养不良,每个月零花钱给双份。七弟为了减少他的负担,大二后就辍学了,梁启超亲自给他讲先秦诸子,还让他随自己到清华大学研究院旁听。

主事司法储才馆之五

梁启超致梁启勋书

年7月7日

尺寸:26x17cmx2

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P-,中华书局,年。

释文:清册阅毕,寄还。越园已到津。商定于廿一、二间(若时局不剧变或更迟三数)再提辞函。彼若于下月乃来受代,则现馆员皆发八月份薪,亦稍资接济。届时越当来京办交代也。大抵弟必须辞玉衡等,若彼暂不更动,则捱下去再作道理。法部裁员,观翁如何?明知是鸡肋,亦颇为彼悬念也。又我欲将馆员全体发去年十二月份薪一月(或专发在十二月已奉令到馆者),但尚未与越商,弟谓可行否?请先见告。此致仲弟。兄。七月七日。

备注:年国民党政府在广州成立开始北伐,对抗腐朽堕落的北洋政府,与此同时张作霖纠结其他军阀余部在北京组织军政府,南北大战一触即发。是时北洋政府中的一些公职已无薪可发,梁启超为其亲属的前途而担忧。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与二弟梁启勋从海外归来。年9月,梁启超被任命为司法总长,梁启勋任中国银行监理、币制局参事,亲手制定袁大头金、银、铜比例;年,梁启超担任司法储才馆馆长,聘梁启勋为总务长。梁启勋也倾其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所学支持乃兄。梁启超在政治、经济大事上,多征询梁启勋的意见,在家庭事务上,也非常仰赖他。不管在公务还是在家族事务上,梁启勋都是哥哥的得力助手,替梁启超打理各种具体事宜,堪称大总管。梁启超在回国之初写给梁思顺的信中一再提起:“汝二叔现在为我身边刻不可离之人。每日代我会客办事、出纳金钱、管理寓中诸务,亦无一刻暇。”

从近来公开的梁启超与梁启勋的书信中,可近一步看到一个更立体的梁启超。他和弟弟从家庭琐事、购买碑帖、代办图章、照顾子侄、给朋友汇钱、经济筹谋到公务安排、纵论时局,交流既深且细,感情深厚,信任有加。在这些家信中的梁启超,唠唠叨叨甚至有些婆婆妈妈,会为家务事烦恼、会为了缺钱担忧、也会为了儿女的婚事喋喋不休。琐碎之中,呈现的是一个自然的人,也是一个深情的人。

年3月3日的家信中,梁启超告诉梁启勋:“大人(父亲)醉了几回,醉时甚可惊也。”他也抱怨,另一个弟弟梁启业“竟偷我银二百余金,此事大人不知,伯姊见其形状诡异,且买金表,知必为彼所偷也……”在同一封信中,梁启超谈及两广总督岑春煊派张鸣歧来问治粤方略,“然千疮百孔,从何补救,实无可言也”,承认知易行难。

年南北关系破裂,段祺瑞内阁倒台,梁启超辞去财政总长职务回到天津,致力于学术。

关心子弟唐天如复诊

梁启超致梁启勋书

约年10月

尺寸:23*13cm*2

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P86-87,中华书局,年。

注释:书悉。廷灿秋节假归。陈述各情,思别为安顿。乃函周髯设法,髯复书言彼中苦寒,可勿往,畀以名誉文牍职,月缠三十元(本以此数予之),拟以十二元畀灿,以十八元畀伟,灿仍留塘沽学艺,似甚妥。韵珂奁仪既不能却,可用三妹名义存入银行(存一年半定期)。天如前日复来诊视,今日便止药,除着书、饮酒两事外,一切皆复我自由。午间将出门与季常同饭也。敬复仲弟。超。廿四日。

备注:年8、9月间,梁启超因著述过勤,患呕血病甚久。西医认为是肋膜炎,治疗不见效果,且病情加重。后询名医唐天如为其调理,病情见好,此时唐天如来复诊认为已无大碍。梁启超与梁启勋商量两位子侄的出路问题,并开始着手安排梁家三妹的嫁妆。

越明年,因著述过勤呕血,被西医诊断为肋膜炎。后经名医唐天如调理,病情见好,梁启超便与梁启勋商量两位侄子的出路问题,并着手安排三妹的婚事。他想把新房设在自己家,好节约他们的费用,又害怕妹夫不乐意,嘱咐梁启勋不要坚持,省得人家以为他们强迫人入赘。

筹划三妹婚礼新房选址

梁启超致梁启勋书

尺寸:26*16cm*3

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P-,中华书局,年。

注释:书悉。可为好营宫室者戒,乃兄一年后或亦尔尔。伯荃来谭甚久,诸事略有结束,待彼南归后何如耳?吾颇劝其将新房设在我家,纯为彼家节省起见。彼行后细思,此或非彼家所欲。弟与言时,可勿坚持此说,实则届时在客寓中(如大同公寓之类)租一院落(京中客寓多有别院),所费亦有限,增置家具亦不过百数十金耳。吾再入都,实欲住吾弟之大厦(北京饭店极可厌)。且家人全来无住所,亦大不便(新人入京时须别住,实亦不便),不如将新房作为办事房也。弟见彼时,可迳以此意告之,免谓吾家强人入赘也。仲弟。潜夫颇醉。不记何事何日。

备注:李伯荃与梁启超三妹于年7月完婚。

他挂念四妹住院,至四妹去世,深受打击:“吾昨下午四时往,彼神气已昏,但见我犹能呼大哥也。痛哉!痛哉!吾病自昨日复发,已服药两剂,无甚效。想非待此刺激过去后,药不能有力也。”

年军阀混战,梁启超对国中经济极其悲观,于是竭力将手中的股票和保险割肉清仓,将资产转移到海外,由长女梁思顺照管,这时的家书中,大学者就又变身为账房先生。

长女思顺经营有方

梁启超致梁启勋书

年12月30日

尺寸:25.5x16cm

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P,中华书局,年。

注释:思顺来禀寄上,他们自己虽极清苦,替我营业却大好。除已实收到三千六百余美金在手外,所未卖出之股份,照发信后时市价约值美金二万八千余,比原买价一倍以上矣。此稍足相慰者。月来公债频涨,不审弟前所损失已恢复否?颇念。吾数日来旧恙又剧发,真是“无理由”,可厌也,又欲置之不理矣。此上仲弟。超。十二月三十日。

备注:梁启超告知梁启勋,思顺为其打理营业事务状况大好。梁启超曾托梁启勋让张嘉璈代为购买公债。另告知其弟旧病又复发。梁启超便血病自从查出以后时常复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梁启超勤奋忘我的工作。

此外,为子侄谋事业、为族人谋前途,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作为长子,梁启超很尽到了对于家庭及家族的责任,是典型传统宗法社会中的大家长。然而,他又不似传统纲常社会中的独裁专制,在家书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庭训”,有的是自己的悲喜、对子女的相思、对亲友困顿的焦急,以及对好友的思念和赤子之心。与他的政治倾向以及对子女的婚姻态度相似,既古典又现代,算得上开明大家长。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懂得理解和体谅他人,富于情感,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在这个古典传统中断、现代意识未彰、人们失去了行为处事凭藉的时代,令人平添一层感慨。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黄遵宪曾这样评价挚友梁启超的笔墨文章。

匡时在线近期汇集了近百封梁启超与弟弟梁启勋及康有为、汤觉顿等师友的信札十余通,推出“性情与温度——梁启超和他的家书”特展及系列活动,你可以在其中看到我们上面聊到的许多信札,不乏感情奔放,痛快淋漓之笔墨。

从护国运动到北洋纷争,从赴欧考察到回归传统,从家中里短到舐犊情深,这些信札让我们得以无限接近于-年的最真实的梁启超,在人生的最后十三年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正所谓三十年来新事业、新智识、新思想,是谁唤起”的梁任公。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







































颈部出现白癜风
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moyanazz.com/gxxmy/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