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种自觉症状,为许多病证所共有。早在《内经》中就有长篇《举痛论》对疼痛的病因及机制作了详尽的探讨,到后世又有发展和提高。下面就对疼痛的辨治介绍如下。
风痛:风有外、内之别。外风系风邪循经侵犯肌肉、关节、筋脉而产生疼痛。内风系肝风内动或风痰流窜而致头目及肢体疼痛。特点是游走不定,痛无定处。多见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中风、惊痫等疾患。
寒痛:寒邪凝滞经脉,或阳虚内寒,气因寒收而产生疼痛。特点是痛有定处,拘急剧痛。多见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内脏阳虚疾患。
湿痛:由雨露水湿之邪阻遏气机引起。湿性黏腻滞着,所以表现为沉重困痛,如布帛所裹,每遇阴雨天气加重。湿性肢痛多见于关节炎及浮肿等;湿性头痛多见于鼻炎、副鼻窦炎及感冒等。
热痛:热毒耗灼营血,营血结滞不通而产生疼痛。热为阳邪,多呈灼热或红肿。见于外科疮疡、热痹及某些内脏病。
气痛:多为精神因素导致脏腑气机不调而引起。特点为痛而且胀,每遇情志不遂即加重。多发于胸腹部,以内脏病为常见。
瘀痛:多由气滞日久,血脉失和,或创伤所引起。特点是针刺样疼痛,痛处固定。有的虽不呈针刺样痛,但多伴有唇舌紫黯,脉涩滞,身体局部可触到包块等。在许多疾病中都可见到。
虫痛:主要是指肠道寄生虫所引起的腹痛。多绕脐作痛,乍痛乍止。主要见于肠道寄生虫病。
食痛:指由饮食或暴饮暴食引起的脘腹痛。特点为按之痛剧,伴恶心呕吐。嗳腐有败卵气,大便酸臭。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不良等。
饮痛:痰饮停滞而致气机不畅,发生疼痛。痰饮影响胸胁气机升降,多表现为胸胁痛,伴有呼吸困难,气息短促;痰饮上泛,可有头痛,伴恶心呕吐等。多见于肋膜炎、支气管炎、胸膜炎、肺脓疡等。
虚痛:脏腑功能减退,气血亏损产生疼痛。特点为绵绵不绝,阳虚伴畏寒肢冷,阴虚伴五心烦热,气虚伴体倦懒言,血虚伴心悸怔忡等。多见于虚损病。
上述各型疼痛,临床上并非都是单独出现。例如风、寒、湿、热之邪往往相兼侵犯人体,气郁胀痛与血瘀刺痛也常常相互夹杂出现,慢性病的疼痛又多是在阴阳气血虚损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在辨证时,务必分清主次,才能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四知堂痹通药酒的组方是草乌(制)、当归、高良姜和丁香,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是温补脾肾的。临床证明,四知堂痹通药酒温补脾肾功效切实可靠,从而可以用来治脾肾阳虚引起的各种相关疾病,尤其是脾阳虚和肾阳虚导致的寒、湿、积、痛等病症。
痹通药酒中各药性味如下:
草乌:性热,味辛、苦。功效:搜风祛湿、除寒开痹、温经止痛、荡涤全身经络;
当归:味甘、辛,性温。功效:补血活血、润肠通便,且有调理冲、任、带三脉之功;
高良姜:味辛,性热。功效:暖胃、降逆、温肾;
丁香:味辛,性温。功效:散寒、消食止痛;
酒:味甘辛,性热。功效:疏肝解郁,益脾散结,补益肠胃,散寒通络。
由此可见,痹通药酒正是一辛温助阳方剂。阳气在生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阳气者,精者养神,柔者养筋”“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维系阴阳平衡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痹通药酒六大排毒功效
一、排除肠道之毒:面部色斑、老年斑、痈疽、痘、疹、丹毒等皮肤疾病,便秘、胃炎、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二、排除脏器之毒:肺结核、肝炎、胰腺炎、脾肿大、胆结石、肾病综合症、肾虚、肾炎、风心病、冠心病等。
三、排除肌肉之毒:肌风湿、肌肉劳损、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痛风、红斑性肢痛、梨状肌综合症、腰腿痛、手足麻木等。
四、排除骨髓之毒:癫痫、关节炎、类风湿、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症、肩周炎、强直性脊髓炎、骨瘤、骨症骚、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五、排除心脉之毒:高血脂、高血压、白血病、中风、血栓、冠心病等。
六、排除经络之毒:头痛、头晕、肌无力、四肢麻木、头身困重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腰膝酸软、震颤、抽搐、痿病、手足麻木、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失调、闭经、痛经、月经不调、产后中风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