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由于基底神经节结构或功能存在异常等因素引起的快速、不自主的单一或复合肌群的收缩。男孩多于女孩。儿童抽动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家长们的广泛 抽动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伴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病情会逐渐加重。
大量数据研究表明:抽动症无法自愈,只能通过临床干预治疗,才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抽动症危害大:自愈率低!不治,症状可延续到成年!
警惕:儿童抽动症不及时治疗,将耽误孩子一生!
引发学习困难:
孩子患了儿童抽动症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无法集中,常常会因为控制抽动而走神,老师安排的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对所学知识慢慢失去兴趣。又因在学校经常遭到嘲笑而逃避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不爱上学,常常喜欢一个人在角落里呆着。
导致个性偏执:
儿童抽动症患儿在情绪上容易易激动、脾气暴躁,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一旦他人对其看法偏向消极方面,就会产生厌恶心理,容易走极端。患者因个性偏执导致与周围人群相处不融洽,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会感到孤独,不能正常的进行交流。
引起孩子社会退缩和交流障碍:
患者无法与他人、家里维持良好的关系,经常会产生被害心理,认为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不相信他人;在与人接触时,也会不自觉地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在与人沟通时,经常回避对方的身体接触甚至是视线接触,因此产生沟通交流障碍。
温馨提示:抽动症严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医生建议广大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的症状表现,需医院接受科学规范治疗,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孩子健康和未来。
10岁抽动症男孩康复历程回顾年,济南商河张爷爷终于有了一个孙子豆豆(化名),然而喜悦没有延续多久,在豆豆3岁的时候,孩子的父亲突发精神分裂多方治疗无效,最终被送往精神病院一呆就是十年之久。在这期间,儿媳也不知所踪,整个家只剩下年迈的爷爷与羸弱的孙子。
“不管怎么样,我都得把孩子拉扯大!”张爷爷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过得好一些村里为他申请了低保,张爷爷也是农闲时收废品,艰辛的拉扯着孙子长大。一转眼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似乎苦日子也快过去了。
医院接受检查的豆豆
天有不测风云,孩子突患怪病被学校劝退!
“那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老师让他退学!”张爷爷想起孩子被劝退的那一刻依然忍不住叹气。据孩子老师介绍,孩子课堂上根本不听老师讲课,随意走动,直接影响其他同学的课堂学习,无奈之下,只能劝退。张爷爷说,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出现过一些与同龄孩子不同的表现,老师反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坐不住,不听老师指令。有时候会出现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情况,脾气大,任性。
为了弄清唯一的孙子到底怎么回事,爷爷带着所有的积蓄医院,最后确诊为多动症。本以为确诊病因之后,只要认真治疗就会康复,没想到,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并不明显。更让人吃惊的是,孩子竟然出现眨眼、挤眼、耸肩、撇嘴、踮脚等不良表现,而且胳膊还不时抖动,孩子还会不由自主地骂人,动手打人。
病情好转的豆豆在球池专心致志的玩球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儿子重病,孙子又得怪病,要是能替,我情愿自己替他们得病!”张爷爷想起家里的情况,忍不住老泪纵横。
“怪病”原是抽动症、多动症在作祟!
就在张爷爷走投无路之时,听别人说医院,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连夜来到了济南。
“这个孩子病情相当严重!是重度抽动症合并重度多动症,还伴有轻微的智力问题!”主治医生许玲告诉记者,孩子来的第一天通过全面的检查和测评,发现其抽动症已经达到了全身症状,注意力极其不集中,甚至不能听完别人说一句话。面对孩子如此棘手的病情,许玲主任依据多年临床经验,为豆豆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过2个周的治疗,豆豆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每小时都要抽动好几次,现在眨眼、挤眼、耸肩次数减少,上肢抖动、秽语、清嗓子、撇嘴、踮脚、踢脚等不良症状消失,尤其明显的是注意力极大提高,能够安静看书了。
“我真的没想到,在这短短半个月的里,孩子竟然像是换了一个人!”张爷爷看着在球池里安静玩耍的孙子感慨万千!
康复后的豆豆与主治医生许玲开心的交流
康复心愿:“病好了我要去看爸爸!”
医院病房里,记者看着豆豆小心翼翼把爷爷给的零花钱藏在自己的小钱包里,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爸爸在精神病院已经呆了好多年,以前病情没有这么严重的时候,他和爷爷每月都会去看爸爸,现在为了看病已经好几个月没去看爸爸了。
“爸爸爱吃苹果,我把钱存着给他买苹果吃!”豆豆高兴地告诉记者,许玲奶奶已经保证过,再经过3次治疗,他就可以康复出院了,不仅能够去看爸爸,还能去上学!
儿童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